《焦点访谈》 20170329 坚守平凡
雷锋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人物之一,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年仅22岁就因公殉职。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并没有作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却成为一代代人学习的楷模。学雷锋,学什么?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要学他乐于助人,一辈子做好事,做好事不留名。不过,雷锋还是一个爱岗敬业的典范,他有一句名言: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雷锋的岗位是平凡的,但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今天,在湖南省桑植县也有这样一位“活雷锋”,她在光荣院里工作了几十年,兢兢业业,全心全意,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敬佩。
早上5:40,天还没亮,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光荣院的贺晓英早早就起来忙活儿了。
南方的冬天很湿冷,为了让老人们一起床就能围坐在一起烤火取暖,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3月,贺晓英每天早上起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搭火炉。
贺晓英在搭火炉时,要加炭、取火来来回回跑几趟,就这会儿工夫,她一边忙着,还又一边操心着老人们。
住在这光荣院里的老人,与其他敬老院的老人们不一样,他们都是一些孤老退伍红军战士、孤老革命烈士家属等等一些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老人家或者家属。
这些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最怕的就是身体不好,忽然生病。这也是贺晓英最担心的,所以每天一大早,她都要根据情况重点查看一些老人。
这一大早,贺晓英又是搭火炉、又是查房巡视,可她并不是普通的工作人员,而是光荣院的院长。
贺晓英当院长的洪家关光荣院是在湖南省张家界市的桑植县,这里是贺龙元帅的故乡。
这个光荣院建于1958年,起先主要接收无亲属照顾的军烈属老人。后来随着需求,又接收了一些孤老伤残军人,孤老复员军人。目前有20位老人住在这家光荣院里。
为了老人们的营养健康,贺晓英在光荣院里种了菜还养了猪,他每天早上看望了老人后,就要去给猪搭配饲料,喂完猪食后,还要打扫猪圈。看到院长辛苦,住在这里的老人也会经常帮着喂猪。
那么,为什么搭火炉、喂猪这样的事情,还需要一个院长去干呢?原来,洪家关光荣院的全部工作人员,算上贺晓英也才只有三位,根本忙不过来。为了便于老人们消化,每次还会蒸煮三种软硬不同的饭。
杨征武是糖尿病患者,他去年因并发症一只腿截肢,每天餐前都要打一针胰岛素。
贺晓英心里时刻都牵挂着、惦记着这里的每一位老人,她在自己的房间和厨房门口都贴着老人们的生日表。
3月19日,农历2月22日,是杨征武的生日,这一天早上不到6点,他就早早起来望着窗外,翘首企盼着与大家一起过生日。
这是杨征武做手术后的一年来,第一次下楼和大家一起吃饭,大家很期待与他见面。
老人们告诉记者,他们每个人过生日时,除了院里给的200元红包外,贺晓英还会自掏腰包给他们再加上100元的红包。
而老杨今天的这个生日,对他来说过得非比寻常,他也格外高兴,因为他去年的生日是在医院里度过的。
原来,老杨当初住院时医生说很可能两只腿都保不住,让他很绝望,有过轻生的念头,甚至都在悄悄的安排后事。
老杨悲观厌世的情绪,贺晓英察觉后就和光荣院腿脚灵活的老人一起24小时轮流看护杨征武,并不断给他进行心理疏导宽慰他。
现在的老杨非常阳光。在光荣院,除了老杨,每个老人都得到过贺晓英无微不至的关怀,提到贺晓英,老人们就不停地给记者说她的各种好。
张大爷,年轻时当过志愿军,现在有些糊涂,老伴都不认识了,但是他却始终明白贺晓英对自己的好。
贺晓英对光荣院有着独特的情感,因为她也是革命烈士的后代。可当初她选择这份工作时还遭到过非议。
贺晓英从1986年至今一直在桑植县洪家关光荣院工作。31年来,她每天就像个连轴转的勤务员,走起路来都习惯了一溜小跑。31年如一日,她先后照顾老红军、老赤卫队员、老八路等117位革命老人,为91位革命老人养老送终。这一切付出,也都离不开她的丈夫和公公婆婆的支持。
今年56岁的贺晓英该退休了,可光荣院的老人们舍不得她走,因此当地民政局只能返聘贺晓英继续留任,直到找到合适的人选再说。
贺晓英在光荣院里已经工作了31年,普通的岗位,平凡的工作,却在漫长的岁月里,用日复一日的陪伴和关怀,滋润了老人们的生命。
凡人小善,最为动人。在相隔千里的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有一群电工组成了一个志愿者学雷锋队伍,叫”小草服务队”。他们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一晃已经27年。
“小草服务队”是由宁波市奉化区供电公司的电工们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他们除了负责本职工作的安装电表、抄表、催费等电力营销事务外,还兼职服务队发挥自己的专长,为老幼病残等特殊群体免费提供更换灯泡、维修开关、组搭线路等用电服务。
“小草服务队”至今已有27年了,而这种行业学雷锋的实践,源于发起人胡盛组织的一次学雷锋活动。
胡盛上班要路过奉化大桥镇第二幼儿园,看到阴雨天教室的灯光不是很亮,所以想搞一次免费的上门维修电器活动。
就是这样的一次专业服务活动,却让胡盛和队友们收获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和喜悦。于是,他就号召四位工友和他一起,把学雷锋活动搞下去。
27年来,“小草服务队”的队长换了一个又一个,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奉献爱心的初衷没有变。自1990年开始,他们从不间断地每天深入社区、用户,甚至企业,出勤次数、服务工时难以统计,维修各类电器也数不胜数,但他们一拨接一拨地还在一直坚持着。
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雷锋的不凡就在于,他在平凡的日子里,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工作、为他人无私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让我们看到了“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这样的精神即便在50多年后的今天也并没有过时,学雷锋依然是“人人可做、处处可为”。虽然我们每个人工作不同,也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但是学习雷锋,小事持之以恒,小善久久为功,经年累月下来,就是了不起的“人生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