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5 搭好平台聚英才

《焦点访谈》 20170715 搭好平台聚英才

现在,“创新”这个词很火。确实,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可是,怎么创新,由谁来创新呢?这离不开人才和平台。一方面,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需要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发挥才干,去钻研,去创新;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身后的平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为知识分子松开手脚,让他们更能够放手大干。

李学龙是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副所长,对于自己科研和工程团队研发的系列仪器和设备,他如数家珍。这些仪器和设备很多都是利用光谱技术等“先进光学成像技术”记录光学影像,并经过光学影像分析与处理,能够“看到”很多人眼无法识别的内容,相当于让人类在这些机器的帮助下,拥有了超级视力。

李学龙介绍:“传统的相机一拍,拍的都是几何属性,它是方的还是圆的,它是什么颜色的,最多到此为止了。但是你不知道它的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现在我们可以知道了。”

这样的技术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从国防到经济,从天空到海洋,从勘探到监控,从城市规划到健康医疗等各个领域都能够得到应用。

十几年前,不到30岁的李学龙已经获得英国伦敦大学的终身教职,并已经是国际光学影像分析与学习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身在海外,李学龙对于祖国科研的每一步发展都在时刻关注着,他希望自己也参与进来,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这样的信念也让李学龙很快做出了人生选择。和很多被邀请回国的高科技人才略有不同,2009年5月18日,李学龙自己选择回到国内,以一名求职者的身份来到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而到西安光机所之前,这个所的人他一位都不认识。

凭着他在光学影像分析与学习领域内的影响和理想,仅仅10分钟,李学龙就获得了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重视。李学龙告诉记者:“所长就说那你回来吧,我们给你创造条件,我们不考评,我们给你什么样的空间,给你什么样的支持,他就直接都提了,我在那儿听着。我其实没提什么要求,他就主动都提了给我。”

李学龙主动来到了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而所里为了吸引李学龙这样的人才,也打破常规,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让他能够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

在所里的支持下,很快建立了光学影像分析与学习中心,并投入使用,加速了光学影像分析与处理的发展,并应用于国家系列工程中。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光谱成像重点实验室主任胡炳樑表示:“这样促成光谱成像机设备水平的提升,目前我们的仪器水平在国内肯定是水平最高的,站在国际层面上我认为应该是国际领先的,好多指标都是非常先进的。”

工作后不久,李学龙就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科研工作也有了更大的平台。

回国8年来,李学龙和他的团队已经在多个国家重大型号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担任了某测绘卫星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某光学卫星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某光学相机图像主管设计师、某创新特区领域专家组专家等,获得的奖项也不计其数。

10分钟引进一名海归,这样的速度在光机所也是创了纪录。而像这样不拘一格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的案例在所里却并非个案。通过拆除围墙、开放办所,一些束缚也被打破,使得人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施展才能。

不少人都遇到过输液时血管不好找的情况。而对于一些血管异常的情况,更是要多加小心。血管成像仪是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下属的一家公司通过研究成果转化而形成的产品。借助它,能够看到血管,比盲穿有较高的成功率。这个产品的诞生,源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科研人员米磊的一次偶然经历:米磊两岁的孩子去打针,连扎了4针没有扎进去,孩子非常痛苦。米磊看到了社会对于这类产品的需求,而自己又是光学方面的研究人员,对于相关的技术有所了解,他希望能够把实验室里的研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来解决这个问题。

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进行产业化,也意味着需要新的平台。研究所支持他和同事创立了一家公司,专门来做这件事。要做出产品,也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够完成的,在技术方面,所里也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

在做公司的过程中,米磊也更加清楚了自己的优势所在。他说:“其实我并不适合单独做一个项目,更擅长做中科创星这个平台,帮助更多的科技创业者,把他们(的企业)做起来。”

国家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政策方案,打通了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通道。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提高对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最低奖励力度,促进积极性。

现在,米磊已经从一名单纯的科研人员转变为从事创业服务的专业人员,并成立了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下属的创业服务机构,而在光机所也形成了用人才搭建平台、再用平台吸引人才的良性循环。人才各尽其才、各展所长,能够最大程度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他们长板的优势得以凸显,短板也在相关配套的支持下得到补充。

李嘉男原本在荷兰的企业工作,2015年底,在荷兰工作的他受到邀请,回到国内,成为西安光机所的一员,由于他在光学相干成像方面的研究,成为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下属一家公司的首席技术官。

在光学相干成像方面,李嘉男有着较深的研究,但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这个领域海外的大公司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要想在这样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制定什么样的战略,怎么发展,他也需要专业人士提供咨询。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创业服务机构对接了知识产权领域的行家,与李嘉男和公司团队进行头脑风暴,从而进行布局,以科技创新打通公司发展的路,让引进的人才有真正的施展舞台。

从专业的知识产权咨询,到日常的人才招聘、公司管理,创业公司都能够获得服务。这样就让引进的人才既安了家又安了心。

目前,西安光机所已经孵化了160多家拥有核心技术的创业公司。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所长助理、科技与管理部部长谢小平认为: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吸引到一批国际上,尤其是在国际高端企业里面工作的高端人才回到国内我们这个平台上来,创业和研究,带动了我们自身技术的快速发展;再通过这样的科技成果转化,使得我们整体所产生的一些行为和收益就发生在科研人员的身边,给他们理念带来一个全新的冲击和变化,使得他们的科研在围着国家需求的同时,又更加接地气,围绕市场,这样科技和经济两张皮得到根本的基点上的解决。

在科研院所里有许许多多努力奉献的知识分子,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他们用自己的知识、理念、技术、方法,不断创新,推动着社会进步。当然,如果没有用武之地,知识分子纵然再有才华,也是无处可施。越来越广阔的平台、越来越完善的政策,给了知识分子更大的空间,可以发挥他们的才能。人才与平台互相促进、良性发展,实现双赢,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