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2 砥砺奋进的五年:保护洱海 怎么干

《焦点访谈》 20170812 砥砺奋进的五年:保护洱海 怎么干

洱海苍山,绿水青山。这是很多人的向往和期盼。洱海,云南第二大淡水湖,也是当地白族群众的母亲湖。但是,随着人口增加,生产生活排污的加大,洱海的污染日益严重。近些年,大理州也是采取了各种办法来治理洱海,尤其是这两年,洱海正处于富营养化初期和保护治理的拐点,洱海开始了史上最严治理令。从今年三月开始,当地开启了抢救保护洱海的七大行动。而能歌善舞的白族群众还把这个行动编成了歌曲,口口传唱。

苍山十八溪是苍山上流下的十八条溪水,流经村庄,最终进入洱海,是洱海的主要水源。溪水两旁,世代居住着白族百姓,十八溪的溪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源。

锦溪是十八溪中的一条,和其它四条溪水共同流经银桥镇。这天是锦溪河长杨砚池的巡河日。作为镇一级的河长,他每周都要巡河一次,记者跟着杨砚池一起去巡河。银桥镇党委书记杨砚池说:“因为河道的治理是流动性变动性比较大的过程,所以我今天主要来查看原先我们封堵的排污口到底有没有反常。”

记者本以为巡河只是在岸边走一走,结果走了没几步,杨砚池就换上了雨鞋。

杨砚池负责的河段长4915米,整个河段有5个排污口,每个排污口都要下到河道里确认有没有渗漏偷排的问题。在第二个被封堵的污水口,杨砚池发现了问题。

从现场的状况看,可能是因为之前下雨,田里的水太多,有农户私自把污水口挖开排掉田里的水。

田里因为施肥,泥土中含有氮和磷,浸泡过农田的水进入锦溪流进洱海会增加洱海水的富营养化。为了防止农田的大水漫灌,不让农业灌溉的水流进洱海,当地采取了不少措施。鹤阳村村民杨秀春的地就在溪水边,以前她的地种苞谷,今年五月土地流转后改种了用水量小的烤烟。她说:“苞谷用化肥,种有机烟是用有机肥,对洱海不影响。”

在银桥镇,政府把一万九千亩耕地流转了一万一千亩,用来种植用水量较少的植物。以前,像杨秀春这样的农户用溪水浇灌田地时,往往一个沙包丢下去把水引进自己的田里就不管了,大水漫灌后,水顺着田埂流进河道。而现在溪水不能随便用了。农户想用水得打电话找管水员放水。记者循着溪水往山上走,找到了穿制服守在闸门前的节水管水员张富生。他说,放水要镇、村同意以后才放水。不光能不能放水有限制,就连放水量和放水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因为不习惯这种管理方式,开始有些农户意见还很大,跑到政府去闹,渐渐地,农户们接受了这样的管水办法。鹤阳村村民李永杏说:“水不能浪费。”

村民们节水意识的增强直接体现在了洱海边这个二级泵房的电费上。曾经频繁运转、需要专人看守的泵房如今大门紧闭,只是偶尔开启。银桥镇副镇长杨彬给记者看了近三年泵房的电费:2015年,53683.54元;2016年,18636.16元;2017年以来,5847.4元。

增加清水入湖量,不让生产污水进入洱海是政府保护洱海的一个重要举措。虽然农户保护洱海的意识正在增强,但偷排的事还是时有发生。巡河日,杨砚池带着磻溪村主任到上游寻找源头,最终在一个河沟里找到了。杨砚池说:“今天我们是用泥巴堵起,明天我们用沙子和水泥牢牢地把它堵死以后,才能不会被别人挖开。”

根据洱海保护管理条例,洱海径流区向河流排放污水,可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这条河道虽然不长,但照这样巡一次,少则半天,问题多的时候要一天,河道和岸边的垃圾他还要随走随捡。

刚刚的排污口流出的是生产污水,而有些生活污水,也是河长巡河时重点要注意的。在岸上巡河的过程中,忽然有一股恶臭的气味飘来。“这个是生活污水了嘛”,杨砚池说:“这儿在施工,我们初步的判断,可能就是把污水管网弄破了”。

说到生活污水,以前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进入化粪池,大多数洗澡、洗菜和圈舍的污水往往顺着村里的沟渠直接进入洱海,给洱海水质造成沉重的负荷。今年三月,镇里组织村民进行卫生间用水、洗涤用水、厨房用水、圈舍污水四水改造。在村子里,记者看到各家各户都安装了雨污分流的管道。

整个大理市的四水改造工程将在2018年六月底前全部完成,对于还没有修建污水管网的村子,政府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在村子的外围挖了库塘,在库塘里栽种净水植物净化水质。杨彬介绍,这里面的植物吸附氮磷这些污染物质,随着光合作用转化为自己的营养,然后我们定期要进行收割,把(含)氮磷物质移除到水体外面。

记者看到,在一级塘的入水口,还能明显闻到污水的臭味,水面漂浮着生活垃圾,到了三级塘,已经可以看到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的海菜花漂浮在水面。在三级塘有库塘的出水口,尾水并没有流向洱海,最终还是流向农田,实现中水回用。

杨彬承认,库塘的净化效果不及污水管网,只是一个应急性的过渡措施,但洱海保护等不及,库塘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生活污水直接流进洱海。生活污水一直以来都是污染洱海水质的重要污染源,这个问题解决了,洱海水质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杨砚池这次巡河,污水管的爆裂属于突发状况,镇里面的工作人员当场给施工队打了电话,让对方抓紧到现场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将在下一次巡河时回访。

污水管住了,不让其流进洱海,村民们长期形成的浪费水的习惯,是政府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说到生活用水,过去十八溪周边的村民一直都是饮用溪水,之前因为村民们的截流和滥用,十八溪的水在进入洱海前被大量浪费掉。不过这次记者走访村民家发现,有不少村民已经开始饮用附近自来水厂的自来水。虽然许多村民反映口感上还不太适应,但和一下雨就浑浊的山泉水比,他们很清楚,自来水要干净安全地多。银桥镇磻溪村村民杨雄给记者介绍了之前水质的问题:“原来山脚下有个露天的水池,没人专门管理,水池里面有的时候,死猫死狗,如果在水里面也不会及时发现。”

饮水有了安全,但是随之而来的水费,让村民们有点不情愿。以前水可以随便浪费,“只是12块钱,一个月一块钱”,银桥镇磻溪村村民杨奇朋说:“规范以后,2块钱一吨”。

虽然政府在水费上只收取一半的价钱,但和之前相比,村民们还是觉得贵。政府考虑到村民用水习惯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虽然通了自来水,但水费还没收。在政府的宣传和解释下,村民们虽然不情愿,但还是看到了政府的诚意,表示支持。

杨雄说:“如果从保护洱海水资源上说,是应该,我们应该理解。”杨奇朋也表示:“以后我们就节约一点用。”

记者跟着杨砚池巡河走到了洱海的入海口,一路下来,能够看到水在上游清澈见底,到入海口变得有些轻微污浊。杨砚池说:“有泡沫了,有磷,氮磷都是污染物。泡沫越少说明越干净。”

随着洱海保护治理行动开展,这里的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改变,而这些转变,也将对洱海的水质产生很大的影响。洱海水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一至五月,全湖水质综合类别均为二类。

洱海市委副书记张勇说:“人是环境的影响者,人的行为好坏,决定环境质量的好坏;人的环境意识增强,他的生产生活习惯,按照环保的要求来进行改变,那么对环境保护的未来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