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1 文明交通在路上

《焦点访谈》 20170401 文明交通在路上

开车打手机,后排不系安全带,儿童乘车不坐安全座椅,过斑马线不停车让人,很多交通坏习惯,其实也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当中明确规定的违法行为,但是因为在执行当中缺乏具体的处罚措施,所以很多人都不在意,见怪不怪了。3月25日,新版《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正式开始施行,这部新交规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对上面说到的种种交通陋习作出了严格的处罚规定,谁要是违反了,那就等着排队挨罚甚至扣分吧。那么严格的交通法规是否能够让交通更顺畅,更安全呢?大家能适应吗?

昨天,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交警支队里,交通违法处理窗口排起了长队。根据今年3月25日开始施行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驾驶员若有五次以上未履行违法决定,交警一旦查到可以暂扣驾驶证。有违章记录的司机一改以往拖到年检才集中办理的习惯,扎堆来到窗口进行处理。

然而,从新交规施行开始,上海市的司机们发现,要想不来这里排队认罚,上路时需要谨慎再谨慎。

去年3月25日,上海市开始了交通大整治,针对一些交通顽疾,交警全员上岗进行整治。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重点问题被写进了最新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此次施行的新交规中80%的内容都重新进行了修订。

比如,对于驾驶车辆的人员,新规明确了开车时不许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行至路口或没有交通信号灯的斑马线必须礼让行人,在设置禁停标志的路段禁止违法停车等;对于车内的乘客,不管是坐在前排还是后排,都必须系安全带,12岁以下儿童不允许坐前排座椅,4岁以下儿童必须乘坐安全座椅。

这些条例对上路的车辆和人员的管理可谓“无微不至”,一旦被抓,依法就地进行处罚,因此被大家称为“史上最严交规”。新交规施行的头两天,开车上路的人还有些不太适应。

新规施行后一星期,记者来到上海徐家汇商圈附近的交通主干道天钥桥路、肇嘉浜路。这里车流人流量大,也是交通违法频发的区域。在现场还不时看到有心存侥幸者违法行驶,被交警逮个正着。

尽管还有人违法,但是在交警进行处罚时,他们都表现出了更加配合认罚的态度。

上海市警方也表示,新交规施行后,交警的执法更加有法可依,这样的严查将一直持续下去。

严格的交通法规和严格执法究竟是否能够改变人们在路上的坏习惯,改善交通状况呢?上海新规的施行毕竟时间还短,在此之前,其他一些城市已经有过探索。

深圳市从2016年6月开展了“不系安全带”专项整治,对驾驶人和乘客,包括后排乘客在内,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的最高处500元罚款,其中后排不系安全带,对司机处以200元的罚款。如此严格的管理,实施将近一年,效果怎么样呢?记者首先对网约车进行了测试。通过网约车软件,记者随机叫了一辆网约车。刚上车,师傅就提醒坐在后排的记者,要系上安全带。

记者进行了多次随机试验,网约车司机都一致要求记者必须系上安全带,一位司机甚至必须要看到记者系上安全带后才开动汽车。

那么,私家车的遵守情况如何呢?记者跟随交警执法进行了观察,绝大部分私家车后排乘客也都系上了安全带。当然,也有自称了解政策,但是后排乘客不配合而不系的,对于这样的情况,交警马上开出了罚单。

深圳市交警局机训大队二中队民警蒋协告诉记者:“去年的时候我也参加过严查,当时可以说几乎来一辆车后排都是没系,现在差不多一周年过去了,我们发现寥寥无几的后排不系安全带。”

根据深圳市交管局的统计,从2016年开始严格要求后排乘客系安全带以来,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后排乘客的伤亡比例不断减小。一根小小的安全带,保障了更多人的安全。

类似的还有杭州市“礼让斑马线”的专项整治。2007年,杭州市一个调研显示:公交车发生交通事故中,斑马线前的事故率最高,而且多为恶性交通事故,杭州市提出了“礼让斑马线”的理念,开始对斑马线不让行人的状况开始查处。

“礼让斑马线”一开始,公众的接受度并不是很高。杭州市决定推行先“公”后“私”的策略,即:全市“公交车、公共出租车、公务用车、公务员开的车”带头文明出行,以此带动私家车文明出行。

杭州公交集团司机高志攀说:“刚开始觉得非常烦,但是行人过斑马线的时候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这时候我们心里非常暖和。”

除了大力宣传、动员,杭州交警还加大了处罚力度,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行动。市区一些无信号灯斑马线前设置电子警察,智能抓拍车辆不礼让行人违法行为。2016年,杭州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的结果显示,杭州市区主要道路上,斑马线前的礼让率已经达到93.91%。

杭州市交警支队景区大队民警樊家利告诉记者:“有一次我们在这个路口上拦到了一个外地司机,他对我们这个斑马线前礼让,觉得不服,然后他也挺执着的,就在这个口子足足停了41分钟,这41分钟他也数了一下,有270辆浙A拍照的车子都是车让人的,这个时候他竖起了大拇指。”

对于许多司机来说,现在在斑马线前停下来,已经成了下意识的习惯。

从一开始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主动执行,“礼让斑马线”已经成为杭州市的一张名片,也保证了更多人的安全。

在专家看来,用严格的法律规范和同样严格的执法来解决目前人们在道路上的一些陋习,是一个培养习惯的过程,处罚时正是最好的普法时。

2016年5月,加拿大艾伯塔省境内发生森林大火,火势超出之前的预判,周边近十万居民生命受到威胁,需要紧急撤离,在开车撤离的过程中,虽然道路并不宽敞,车辆很多,但是长长的车龙都是跟随前车行走,没有一辆车从应急通道走。许多网友纷纷称赞加拿大民众素质高。但是在专家看来,大家感觉国外公民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更多的是一种习惯。

“关键是要形成这种氛围,形成这种氛围以后个别人违法的话,大家会谴责你,你自己会感觉到这个不应该去做,会有一个自我约束,所以是一个综合性的结果。”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余凌云说。

专家也指出,严查并不意味着没有人情味,即使是最严交规,对车辆的管理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除了驾驶者和乘车者之外,还有行人,还包括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各个群体的不良行为都要受到约束,各个部门也要各司其职。

把新版《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称为史上最严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其中的一些温馨条款。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陈小鸿说:“比如讲应该对他们有的教育,我们在这里面倡导绿色交通,因为倡导绿色交通,倡导公交优先,所以我们在车道的划分等等都有相关的内容。条例里面说外环限以内一般情况下不会增设全天候的道路停车位,那么什么地方你可以让他们上下客,但是时间上你告诉大家,你不得超过多长时间。”

现在,在上海的一些中小学门口都辟出了“临时停车带”供接送孩子的家长停车,并且在上下学高峰会有交警增派警力维持秩序。一些停车位少的小区周边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夜间停车等。

陈小鸿表示:“如果我们以交通的通行的能力来讲,规划决定了百分之七十。规划不合理,建设不达标,要完全要靠交警的现场管理来保证交通的畅通,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任务。所以在这个条例里面就希望传递这样的信息,或者能建立起这样的规则。”

根据《立法法》,地方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地方管理进行立法,从而有法可依,上海市等地最严交规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出台的。规矩严了,一开始大家可能有些不适应,这也正常,坏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好习惯当然也不是一天就能够培养好的。严格的规矩、严格的执法都是为了帮助大家培养好的交通习惯。车车守规矩、人人懂秩序,这样我们的道路才能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