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5 李浩:在大地上飞翔

《焦点访谈》 20170525 李浩:在大地上飞翔

今天的节目和军用无人机有关,无人机隐蔽性强、使用方便、造价低廉,而且用途广泛,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新型作战力量。虽说叫无人机,但它同样需要人去操作去使用,这个操作者,也叫飞行员,是不用飞的飞行员。李浩就是目前我国顶尖的无人机飞行员。不过在以前,他可是一位翱翔蓝天、特别能飞的真正飞行员。

2010年底,身为空军“王牌师”空一师的飞行尖子,当时的李浩,安全飞行3000多小时,即将达到战斗机飞行员的最高飞行年限。摆在他面前的路似乎很多:退休养老、转业安置,或者到待遇优厚的民航工作。

表面上看,李浩日后的生活和其他老飞行员没什么不同,但停飞的日子一天天近了,他却迟迟没有动作。已经有民航公司为他开出了每月6万元的薪水,李浩仍然举棋不定。

是选择高薪的待遇,还是安逸的享受?李浩难以抉择。2010年底,他突然接到大队长的一个电话。那一瞬间,他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李浩说:“给我打电话说,浩哥,空军要招收一批无人机飞行员,都是年龄大的。我赶紧说报名,我说我去。”没有来得及跟妻子商量一下,生怕错过机会的李浩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困扰了大半年的难题,在几秒钟内找到了答案。能够继续留在部队,为保卫祖国的事业效力,让李浩既兴奋又激动。

军用大型无人机,是现代战争中的新型作战力量,也因此带来了未来战争形态的变革。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某部司令员王进国介绍:“无人机具有零伤亡、低成本、长航时这个特点。从阿富汗、伊拉克和科索沃战争中看,无人机运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国家也是在无人机装备上面,现在正在快速起步。”

当时,美国、以色列等国的无人机已在多场局部战争和任务中大展身手,展示出高度的成熟可靠性,并在作战理论和样式上取得突破。形势逼迫着中国的无人机训练也必须尽快起步。作为一个有着30年飞行经验的老飞行员,李浩深深明白这其中的意义。

部队组建初期,一切都处在不确定中,驻地和归属更是几经调整。李浩的妻子张素娟告诉记者:“他给我画了个蓝图,说是到那之后真能稳定了,将来等我退休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在南方一个小城市生活,山清水秀的,颐养天年,我觉得挺好的。”

可是,李浩的承诺没能实现,他和战友们随着任务一路西行,最终扎根在西北的大漠深处。

飞行员群体常被称作“天之骄子”,在部队中各项保障都是比较好的。而飞了一辈子的李浩最终择了最苦最难的一条路。这里异常荒凉,刚来时,仅有的几栋小平房是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初到部队,李浩和年轻飞行员们一起挤在一个房间里,训练一天,晚上的洗澡水都不够用。但李浩认为,这都不算什么。

李浩驾驶的无人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也是我军较早装备的执行常态化战备训练任务的无人机。面对高智能化、高信息化无人机新型作战装备,仅有大专学历,且已年近50岁的李浩,带领团队以超乎常人的努力,成功完成该型无人机的首飞任务和实弹打靶任务。

从有人机到无人机,一字之差,随之而来的却是思维方式的变革和知识结构的重塑。转型关键在于换脑。从空中转到地面、从座舱转到方舱、从舵杆转到键盘。一道道无形的坎儿横亘在李浩面前,挑战着这位老飞行员的极限。

李浩在将近50岁的年龄上,从资深老兵做回到小学生,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我们在那段时间,理论学习的时候,跟李教员住在隔壁,每次半夜起来上厕所的时候,基本上都能看到李教员灯亮着。我记得有一次好奇进去一看,李教员桌上烟灰缸都是满的,还在看着书,记着笔记。”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某部无人机飞行员应侠说。

无人机是系统作战,需要飞行操控、任务载荷等多席位数人协同配合。要想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必须全面掌握多个领域十几门专业知识、工作原理。

李浩有时候半夜12点半给妻子打电话问候,这样的关心一度让妻子非常头疼,但李浩总是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忘记了时间。

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某部无人机飞行员陈永超说,有一次李浩看书看到夜里一点多了,还打电话给负责飞机整个飞控逻辑设计的专家。设计飞控的人当时对李老师是又爱又恨。

2017年5月,李浩和战友们开展了连续三天的夜航飞行训练,在最后一场训练中,飞机出现落地后偏离跑道中心线的情况。陈永超说:“飞完以后已经快(夜里)2点了,他决定留下来把原因分析明白,不断地看回放,看了大概有十几遍,因为我们这个数据量太大,把整个数据看完,把原因分析明白了,才安心回去睡觉了。”

几年中,李浩曾经引以为傲的2.0的双眼,架上了200度老花镜。在他的主导下,飞行员们先后突破了多项重大飞行技术难题,提出100多条建议反馈厂家,大大提升了我军无人机运用效能。

2012年空军“红剑”演习,李浩作为首席飞行员操纵无人机圆满完成侦查目标、高空拍照、传送图像等任务后顺利返航,标志着我军察打一体无人机首次融入作战体系。

2014年攻击-1型无人机首次参加全军演习,首次实弹攻击,李浩主动请缨。他和战友密切协同、操控无人机首发命中目标。

2014年7月“和平使命”联合反恐军演,我军无人机作战力量首次在国际舞台亮相,面对多个国家参演观摩压力,李浩克服复杂电磁环境干扰,操控无人机对蓝军指挥部搜寻确认并首发制敌,展示出我国新型无人机作战实力。

李浩操控无人机完成了许多次复杂任务。在战友们的眼中,他是一名优秀的战斗员,也是一名优秀的教员。6年来,他带教的多名无人机飞行员全部具备了独立完成实战任务的能力,成为我军无人机飞行事业的骨干力量。

为了尽快培养出一支能打硬仗的无人机队伍,李浩带领团队开展了无人机作战的理论技术研究等60余项课题,研练创新了多种作战样式和战法,提升了我军无人机实战化作战水平。

2015年,艰苦奋斗了多年的营地终于盖起了家属楼,分隔多年的李浩一家终于在荒凉的大漠深处团聚,一家人分外欣喜。女儿李斯特说:“别人得知我爸爸是飞行员,或者现在是无人机飞行员,我会觉得大家看我的眼光,都会让我觉得我自己在发光,其实不是我在发光,是我爸爸在发光,我会觉得很骄傲,他在为国家做贡献,我当然会骄傲。”

在李浩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两个字:纯粹。那种热爱飞行、刻苦钻研、服从召唤、保卫祖国的纯粹。李浩曾说,我就是祖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而正是这样一块又一块舍小家为大家的金砖,才筑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坚固长城。李浩在转型,人民军队也正处于转型改革的关键期。李浩的飞行航迹在执着向前,智勇谋俱佳的超级战士群体也在强军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这种力量必将保证军改会不断取得新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