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5 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

《焦点访谈》 20170805 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他特别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决、攻坚战、坚定不移,总书记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词汇特别强调这几项工作?完成好这些工作对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呢?我们从一个脱贫故事讲起。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博依乡乔拉克村距离县城8公里,共有247户1200多人。因为当地水资源缺乏,广种薄收,贫困户就有92户404人。

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精准脱贫的要求,从2015年开始,根据当地缺乏资源的实际情况,在广东省援疆的支持下,各方面共投入了1000多万元资金,给村里80户贫困居民每家每户建造了一座棚圈、一个庭院、一套安居富民房、一块条田,形成“农牧林果水居”六位一体农户组合式庭院经济新模式,把脱贫落到了精准上。

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博依乡副乡长谢甫介绍,村里面引进了一个肉联厂,专门搞养殖和屠宰,通过协商,贫困户在公司里面签一个协议,从公司里免费领取一定数量的羊称重量,在自己的羊圈里养100天左右,增加的重量公司进行回收。

谢乡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户把架子羊育肥100天,达到30-50公斤后交还公司,公司按市场价每公斤25元给农户报酬,平均每只育肥羊,农户可赚260多元,一年可育肥2批以上。若按照每批30只计算,农户可增加收入1.5万元左右。肉孜吐尔地也成了第一批享受这个政策的村民,他说自己养了3批羊,纯利润12000元,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根据这样的模式,当地建成了“增加牲畜数量、粪便利用促进种植增收、种植增收提高农户收入、收入增加促进安居富民”的绿色有机循环,使300多贫困人口受益,这就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一粗放式的扶贫转变为绿色循环的全面精准脱贫。现在,这个项目正在全县范围内的160个贫困村全面实施。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思想对脱贫工作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这样精准脱贫的例子举不胜举。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表示:“从2013年到2016年这4年间,我们年均脱贫1391万人,累计脱贫55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已经由2013年的10.2%降到2016年底的4.5%,降了5.7个百分点,取得很大的成绩。但在这种情况下总书记讲要精准脱贫,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最终要瞄准的这部分贫困人口,总书记讲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剩下就是硬骨头了,所以这部分人的脱贫是攻坚,叫脱贫攻坚战,最终在2020年使全国数以千万计的贫困人口,和全国人民一起携手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个我想是总书记讲这点的重要意义和它的艰巨性、复杂性。”

正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了精准脱贫。除了精准脱贫之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称为攻坚战,要求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风险和隐患,而在防范化解诸多的重大风险中,专家指出,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防范金融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说,最近几年金融风险出现了较为集中的暴露,包括2013年的“钱荒”,银行系统出现资金紧张,2015年的股票市场大幅波动,2015年在8月11日汇率改革时引起了全球汇率市场的波动。

专家介绍,近年来金融风险的表现还包括,金融跟实体经济没有形成良性互动,有两张皮的问题、大规模的非法集资的问题,互联网金融不规范的问题等等,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因为我们离小康的时间是有限的,离小康的目标也是很近的,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会出现债务危机、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我们怎么保证不能出现这个危机,保证这个底线?所以党中央再三强调要守住这个底线。”

专家指出,之所以要守住这个底线,还因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不可避免要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风波的影响,如何防范这些危机和影响,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应当说中国已经成为树大招风之国,中国任何一个比较小的决策失误,都会导致全世界发生一些恐慌。”胡鞍钢说,“所以说中国保证它的经济发展持续、稳定、协调,我称之为不只是中国的最大的公共产品,已经变成全球的最大公共产品,也就是说,中国不仅成为世界经济之动力,是最大的贡献者,还要成为全球宏观经济稳定的稳定器。”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啃下的又一块硬骨头。

专家指出,要打好这场攻坚战,除了加快速度,加大力度之外,加快改革和促进全民树立环保的意识,明确责任,十分重要。

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谈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这项改革对于解决中国经济中存在着的重大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意义重大。那么,这些结构性的失衡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说:“一个是实体经济中的供给与需求的失衡,也就是说老百姓有需求,但是我们有一些产品不过关或者是没有,供给要进行调整;第二个失衡就是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失衡,实体经济在融资方面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个结构性失衡需要把它调整过来;还有一个失衡就是房地产与实体经济的失衡,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把这个失衡调过来,对我们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化解经济风险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中央也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整个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主线。”

专家介绍,这几年中央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比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化解房地产风险,给企业降成本,政府减少审批,减少各种创业门槛等等,应该说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其中也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个钢厂压缩压掉了,涉及到大量职工就业问题,但是怎么能够解决他们就业呢?中央政府各级政府也想了很多办法,每年拿出很多钱来搞职工再就业培训、转岗培训,想各种办法来兜住这个民生的底线。”张占斌说。

应该说,无论是去杠杆、补短板、还是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发展,都需要克服种种困难和加大政府投入,这对于经济平稳发展至关重要。

“除了三去一降一补以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农业的供给侧改革,也包括振兴实体经济,也包括房地产的健康发展,把这些问题处理得好,有利于我们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更好地解决社会就业,更好地解决社会稳定问题”,张占斌认为,“能够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供给侧改革非常重要,所以这一次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而现在距2020年只剩下最后3年的时间,各项工作也就变得异常紧迫。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思路和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等几项重点工作的要求,为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阶段如何去攻坚克难,指明了方向。只有落实好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才能确保按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的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