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1 这五年:创新驱动促我行

《焦点访谈》 20171001 这五年:创新驱动促我行

这五年,创新作为发展第一驱动力,被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的成果不仅“顶天”,还“立地”。一方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一批高精尖技术获得突破,比如量子卫星“墨子号”升空、FAST天眼落成,等等。;另一方面,越来越多“接地气”的科技创新成果服务大众,惠及民生,比如移动支付、 刷脸支付、智慧家庭、网上定制,等等。中国人正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最新成果,从来没有哪个年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变化是如此之大,如此之快。

36岁的沙淼,是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工程师,这几年,他主要干了一件事儿,就是参与中国标准动车组的研发设计工作。作为技术经理,他主要是对动车组全过程中的技术负责。

2013年6月,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启动,2013年6月–2014年9月,是项目研发设计阶段。

中国标准动车组,是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设计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当时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沙淼告诉记者:“整个人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也是感觉非常焦虑的,有时候面临一个非常重大的技术问题选择的时候,晚上也睡不着觉。”

2014年,沙淼在职研究生毕业,获得工程硕士学位,他说:“随着研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于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就得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文化素质。”

2014年11月—2015年6月,是样车研制阶段;2015年6月,样车下线;2015年7月—2016年2月,是型式试验阶段。沙淼说:“早晨五六点钟就开始准备,车上也布置了不同的实验台和试验设备,在车上一天待十多个小时,下车之后感觉整个人都是晕的,走路走起来都有点发飘。”

2014年,沙淼的女儿出生了,沙淼能陪她的时间很少。说起女儿,沙淼有点无奈:“如果让我女儿抱我的话,一般来说我都需要拿一颗糖去给她吃,然后她才能扑过来让我抱一下。”

2017年6月,中国标准动车组被命名为“复兴号”,在京沪线正式投入运营。“我们的这个技术保障的团队,也都到上海来对标动在京沪线的运营做技术保障的工作,我和我的同事们经常会跟车,来跟踪整个车辆的运行状态。”沙淼说,“我们每一个高铁人,虽然都是微小的一个分子,我们在其中每个人都把这项工作给做完美、做踏实,高铁才能开得更平稳、更好。”

目前,中国高铁里程突破2.2万公里,超过其他国家高铁运营里程总和。

印奇是旷视Face++的创始人。2011年本科毕业之后,印奇和两位清华同学创立了公司。2013年,他们做出了第一个产品:Face++平台。

印奇说:“我们也不知道给谁用,后来我们想,这个技术直接放到网上。一开始是免费。突然有很多人去用,有一天有公司跑来说,我们愿意付你钱,你能不能给我们做一个比这更好一点的?所以就开始有了我们第一个合同。”

2014年,旷视Face++和支付宝合作,开发刷脸支付产品。经过6个月的技术攻坚,他们终于开发出了刷脸验证产品。

2015年,在德国的展会上,马云第一次向世界展示刷脸支付。印奇认为:“这是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可能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刷脸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

印奇说:“我们是有技术信仰的。你心中要有那个愿景,那个判断和那个热爱,你才能把这个事一直做下去。在整个历程中,我们非常幸运,国家的各种大环境和政策,使得我们能够得到这么快速的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国家的最重要的技术发展和突破方向,在这样一个大的政策和国家的背景下,我们也十分有信心。”

2016年,旷视Face++开始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公司由几十个人,变成了五六百人的大的技术团队。印奇的角色和工作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更多的时间要放在对外方面,变成了一个商业化和综合性的创业者和管理者。

2017年7月,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印奇信心满满:“我们还有一个叫野心也好,或者叫梦想也好,创办一家由中国人创办的世界性的技术公司,我们也希望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引领整个世界的技术变革的浪潮。人工智能是我们所选择的路。只要路选对了,我们就不怕远。”

十八大以来,全社会研发支出增长50.5%。2016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至56.2%。

今年68岁的张瑞敏是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1984年,张瑞敏到任海尔。33年间,张瑞敏带领海尔从亏损147万元到利润超230亿元。

张瑞敏说:“我们原来定位很清楚,就是做家用电器的,但是现在我们把它改变了,我们不是做家用电器的,而是给用户提供一个他所需要的解决方案。”

海尔家电产品销量曾多年连续第一,在发展鼎盛时期,海尔开始转型。张瑞敏说:“企业为什么要转型?不管什么样的公司,现在都需要建立一个互联网思维模式,建立新的、互联网时代的模式。”

转型后的一段时间,海尔的收入增幅持续下降,张瑞敏认为,这是转型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你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我们不想是图一时之快,哪怕牺牲了今天,我也要创造明天。”

张瑞敏介绍:“第一步,就是先要把电器变成网器,网器和电器最大的区别,就是你买回去之后必须可以上网,而上网我给你提供的,不是这个电器所给你提供的内容,而是你所需要的其他的解决方案都可以给你提供。”

U+智慧生活平台的出现,为用户提供了智慧生活一站式服务。张瑞敏说:“我觉得对这个时代来讲,我们是跨出了一大步,从传统时代跨到了互联网时代,所以海尔的终极目标,一定是要变成一个物联网式的企业。”

海尔对整个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制造体系进行了改造,搭建智能制造云平台。目前,海尔已建成9个互联网工厂,近68%的产品从工厂直接到用户家。

张瑞敏说:“这个平台是一个社会化的平台,我们希望这个平台不仅是对海尔有用的,更重要的可以让中国很多的企业在这个上面转型,能够提升自己的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力,我们可以为中国传统企业的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

目前,中国制造业规模全球第一。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到2025年,中国要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这三个故事,有个人创业者,有传统企业的掌舵人,也有大国企的研发人员,虽然所处的位置不同,角色不同,领域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创新求变。对国家来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对企业来说,要转型升级,立于不败,也得靠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而对个人来说,也得识变应变求变,着眼未来,用创新精神开创新的事业,才能创造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