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4 走心的“浸入式”宣讲

《焦点访谈》 20171214 走心的“浸入式”宣讲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十九大报告中的这段话,让很多高校学子振奋不已,也感到责任重大。那么,如何用新时代的大学生听得进、听得懂的语言,让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门功课更是门艺术。现在就来看看首都高校的办法——“浸入式”宣讲。

不久前,中央民族大学的蒙曼老师在学校开了一场被同学们称为“浸入式”的讲座,所授内容并非她的历史专业,身为十九大党代表的她,把她所理解的十九大精神带给了大家。

蒙曼说:“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点重要不重要?太重要了。因为你要知道你在哪个节点,你才知道以后这个国家是怎么样发展的,因此你个人可能是怎么样发展的。”

从历史的角度去解读十九大精神,同学们感到既新鲜又有趣,让同学们沉醉其中,一堂课下来,谈古论今,知识点爆棚。

蒙曼说:“现在讲我们走进一个新时代,那我跟大家分享,历史上我们中国有多少次可以说是走进新时代,新时代就会有新理论,我们在历史上曾经提过哪些理论来适应当时的新时代,理论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包括我们的新目标,我们这个目标和历史上我们曾经有的目标,包括复兴和兴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觉得可能我们做历史的人,更容易把这次大会放在历史的角度去考察,跟中国的过去和未来勾连起来。”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李林森告诉记者:“她当时举了很多例子,从春秋战国一直到西汉时期,这种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变化,还有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带领我们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这么一个伟大征程,认清楚党和国家的历史方位,才能够迈上新台阶,心怀这种新思想,直面新矛盾,才能够将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伟大历程走得更加稳步前行。” 

此外,蒙曼还把自己在十九大期间的见闻和感悟带给了大家,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同学们和十九大之间的距离。她说:“党代表通道的时候,他们说让我用一句诗来表达我的心情,我不是说的‘万紫千红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吗?后来到结束的那天他们又采访我,说你还能用一句诗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吗?我想了想,我说我改造一句吧,臧克家先生当年写过一个‘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我说我还是壮年人,不敢倚老卖老,不算老牛,所以我改了一句,我说‘骏马偏爱征途美,不待扬鞭自奋蹄’,勉励自己也期许同学。” 

最新的会议精神、经典的历史故事、风趣幽默的表达,同学们对这样“浸入式”的十九大宣讲表示喜爱,都说这样学习,听得懂、记得住,入脑入心。

“印象比较深的应该是她最后关于鼓励青年的一部分,我觉得这对我们青年一代是一个很大的激励,让我们更加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徐艳昀说。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确对十九大精神有着求知的欲望,一方面,老师采取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这样的“浸入式”宣讲,效果显著。

国家民委专职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认为:“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来自边疆、山村,他们和各个民族、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他们既在北京学习十九大精神,同时也是十九大精神的宣传者和推动者,也推动他们甚至很多学生用他们的语言,用他们的方式,把十九大的精神、总书记的要求和未来中国的发展告诉给他们的父老乡亲,告诉他们的家乡,我想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可能是超出我们想象的。”

与灌输式直接讲理论不同,首都高校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兴趣、喜好等等,采取了多层次、多角度不同方式的“浸入式”宣讲,在北京市委教工委的组织下,100名专家、学者和十九大代表走进高校共讲十九大。

近期,在北京大学,每周四晚都有一位权威专家进行北京市级思想政治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教学。10月19日,十九大开幕的第二天,中央党校的韩庆祥教授走进北大,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7所高校、300多名学生聆听了讲座。

袁正臣是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专业大二年学生,他告诉记者,听了韩庆祥老师的讲座后,他对新时代有了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认知。

袁正臣说,他会把在讲座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大家,一方面学校组织成了师生宣讲团,他就给大一新生讲过他所理解的新时代,另一方面他也会把相关内容发到微信朋友圈。

无论是权威专家,还是知名学者或者十九大代表,宣讲中既有回应首都大学生的关切,又能让大学生们听得懂,这种“浸入式”宣讲,带给首都高校大学生们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全方位、立体、生动又与学习、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十九大精神。

北京电影学院学生陈小桐说:“其实说实话,之前我会对这个十九大的精神,还是有一点不够了解,或者是说它真的跟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吗?但是这样一节节课听下来之后,我才慢慢意识到,特别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面提出的中国梦,其实就是关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中国梦。这个中国梦的实现,就是应该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身上去实现,去做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要让大学生“浸入”在宣讲的内容中,宣讲人自己先要“浸入”。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就走进了本校食品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班会,把自己的食品专业研究和和十九大报告中关于食品安全、食品文化传播结合起来上了一节微党课。

孙院士讲的内容涉及“食品安全要从原料抓起;如何从专业出发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食品故事;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美味、方便、实惠的食品的需求是所有应用化学专业科研人员和学子的使命等等”,与所学专业相近,与国情相符,又有最新的十九大精神,这样的班会,同学们很是欢迎。

这场班会上,学生们也走上了讲台,以“我来领读十九大报告”为主题,用演讲加讨论的方式,结合身边实例对十九大报告进行学习。这时,孙院士则坐在了台下,听同学们讲。

北京工商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吕素香说:“学校设计‘我来领读十九大报告’这样一个主题班会,我们是希望能够将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进一步落细、落小、落实,能够让学生实现学习的全覆盖。我们邀请孙校长、孙院士,最终以微党课的形式来做辅导,做总结,这样使名家、使大家能够跟学生近距离、面对面地一起来学,让这种学习更亲切,更有实效。”

一个多月来,众多知名学者走进高校,走到同学中间,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防等多方面,用“浸入”的方式深入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学生们也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高校学习十九大精神活动不断推向高潮。而这些名家的讲座也被制作成视频挂到网上,没有机会到现场听课的学生们,也可以随时随地按照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学习内容。

北京市委教工委副书记郑登文表示:“这一次更多的是提供一个宏大的视野和宽广的纵深,不同角度地去给学生解读,大学生作为有知识的一代,有理想的一代,有思考的一代,他们也越来越关注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关注国家的命运,正像总书记对青年寄予厚望一样,我觉得当代青年正逢其时,正处在一个好的时代。”

首都高校是精神风貌引领之地,是思想教育的标杆之地。除了正在开展的“百位名家共讲十九大”之外,首都高校还组织了“博士生宣讲团”等系列活动。多层次、多角度“浸入式”宣讲,不仅让十九大精神在首都高校遍地开花,也给其他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方式。浸润在这样的一个氛围和环境中,高校学子才能更加弄清楚弄明白新时代新思想、新任务新目标,才能坚定信念、脚踏实地,放飞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