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2 大山深处的团圆

《焦点访谈》 20180222 大山深处的团圆

春运期间,你能想象到的火车站应该是什么样子?是拥挤的人群、大包小包的行李,还是疲惫了一年的人们,放下焦虑踏上归途的迫切?总之,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热闹。然而在太行山深处有个叫“孔庄”的地方,因为一年到头的寂静平淡,一直以来不为人所知,今天我们节目里讲述的小站故事,也许会给您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

孔庄车站位于太行山深处,它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四等车站。原来车站旁边有个村庄叫孔庄,车站的名字就来源于此。

20多年前,耐不住艰苦和闭塞的村民们陆续迁出了大山。如今,留守在孔庄的只有车站的职工,他们最近的邻居是相隔一个山坡的武警某部官兵。

在这里,每天听到的不是火车鸣笛就是车轮摩擦铁轨发出的声音。这些日复一日重复单调的声音孔庄人听起来却很是悦耳。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孔庄线路工区工长陈泽说:“能听到火车跑的声音,心里其实也是一种踏实,因为火车跑,就说明咱们的线路设备都正常。”

孔庄站区所管辖的这17公里的铁路,是全国弯度最急,坡度最大的线路。这里平均每9分钟就有一趟列车经过,每年有上亿吨的煤炭从这里运输到全国各地。由于坡陡弯急地势险峻,这个路段安全检查和检修的一些工作必须由人工完成。

孔庄车站远离城镇,离最近的镇子还有40公里,职工值班的时候吃住都要在站里,多日回不了家是常事,过年能不能回家也是工作说了算。因为这里的环境艰苦单调寂寞,为了丰富职工们的业余生活,这两年,上级单位特意给站里配了些娱乐设施和乐器。

虽然技艺一般,大家还是玩的挺乐呵,站里职工自创的歌曲是他们的最爱。

工长陈泽自称是孔庄站的守三代,他的父辈和姥爷都是在铁路上工作过的。

陈泽的工作就是每天巡路、检修,确保行车安全。今年春节陈泽要在站里值班。工作15年来,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春节没能和家人团聚了。

陈泽过年不回家,家里人已经习惯了。这个春节,他的妈妈和妻子准备去孔庄和陈泽团圆。

陈泽的父亲和姥爷都是孔庄站的老职工,从1962年孔庄站建立开始,他的姥爷就是第一批职工,陈泽的母亲作为家属也在孔庄生活了20多年。说起当年的艰苦,她的印象非常深刻。

当年职工们吃的水都要从白水河里挑,两桶水要60斤,从河边回到站里要上一个陡坡,挑次水,来回要一个多小时。

上世纪80年代之前,车站只有铁路内部电话,想要和外面联系,只能靠写信或者传口信。到了2003年,外线电话才正式接通,后来有了网络,但是至今这里的手机信号仍然不稳定。

今年49岁的副站长李健在孔庄车站已经工作了近30年,他是孔庄站的守二代。他告诉记者,父亲从建站以后就在这儿上班,一直到1989年退休,他接的班。

李健在这里出生,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结婚,早把自己当成了孔庄人。

李健的爱人戴晓明是孔庄车站的一名站务员,平时两口子都在孔庄上班,他们的女儿就自己住在城里。当年女儿出生的时候,李健正在站里值班,他是靠一张用特殊方式传递的小纸条才得知这个喜讯的。“刚好是赶上上班。我们这儿以前有巡道工,这个巡道工管这个区间,那个管那个区间,他们中间巡线路要交接,他一交接,他传给他(小纸条),他就带过来这面来了,这么着我才知道的。”李健说。

今年春节,李健和妻子也都回不了家,女儿要到孔庄来陪他们过年,这是李健一直盼望的事。

孔庄站职工的工作有时十分艰苦,甚至危险。山上的石头常年风吹雨淋,有些就风化了,为了保证安全,职工们要定期清除这些危石,这个工作叫做捅山。

铁路安全丝毫马虎不得,他们说只有把这些隐患都去除了,大家才能踏踏实实过个年。

陈泽的母亲和媳妇来到超市,准备买点陈泽爱吃的,给他带过去。李健的女儿李子玉今年刚刚参加工作,她也给父母准备了一份礼物。

李健的女儿李子玉和陈泽的家人来到晋城火车站,坐火车去孔庄过年,每天发往孔庄的客车只有这么一班。陈泽的母亲在火车上碰到了原先的老同事,他们也是去孔庄过年的。

在孔庄,职工们也开始忙活着挂灯笼、贴对联,准备迎接亲人们的到来。

列车到了孔庄,陈泽一家团聚了。李子玉看到了正在工作的父亲,赶紧跑了过去,但是跑到父亲身后她却站住了,静静地等着。根据工作流程,接车员要目送列车驶离站区才能离开工作岗位。送走了列车,李健一家人才聚到一起。

一家三口回到房间,李子玉就赶紧拿出了之前准备的礼物,是用在腰上的按摩器,李子玉的妈妈戴晓明说:“挺好的,谢谢宝贝。”

在孔庄缺的就是人气,所以山里来了人大家觉得特别亲切。按照孔庄站区的传统,每年的团圆饭都要和同样驻守在这里的武警官兵一起吃,今年也不例外。为了准备这顿团圆饭,武警的这些小伙子们忙活了大半天。站上的客人到了,大家一起包起了饺子。

饺子包好了,大家欢聚一堂,共同举杯,祝福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