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9 博鳌:世界期待中国声音

《焦点访谈》 20180409 博鳌:世界期待中国声音

从2001年成立到现在,博鳌亚洲论坛迎来了第17次年会。因为有这样一个论坛,十几年中,海南博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成为立足亚洲、联通世界的桥梁。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将出席本次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而在此之前,一些分论坛已经开始。博鳌亚洲论坛聚焦全球化、开放、创新和改革,在一些国家大搞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与会嘉宾将带来哪些真知灼见,将有怎样的碰撞交流?

就在本次博鳌亚洲论坛召开前夕,由美方挑起的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正愈演愈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个以平等、互惠、合作和共赢为主旨的国际会议组织——博鳌亚洲论坛的召开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和以往相比,这次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规格和规模都创下新高。同时,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媒体记者参与报道,这个数字也比去年翻了近一倍。

德勤全球主席柯睿尚说:“我希望能听到中国关于工商业方面的进一步开放的主张,中国因而继续能走全球化的路线,因此目前有着很多的议题要讨论。”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经济全球化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抬头,所以这个背景下,我们在亚洲来讨论亚洲区域一体化,亚洲命运共同体,这就成为博鳌亚洲论坛今天面临的一个新的使命,它既涉及到亚洲本身的发展,更涉及到如何解决在新的背景下亚洲和世界的关系。”

这么多人来到博鳌,期待着能在此次博鳌亚洲论坛上,听到各个经济体之间、参会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取得发展道路上的共识。而在博鳌亚洲论坛的历史上,这样的沟通交流屡见不鲜。

曾经担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的龙永图从2002年开始参加了历届博鳌亚洲论坛。龙永图说:“我一届都没有落过,可能这种人很少。所以我可以说是博鳌亚洲论坛整个成长的这样一个见证。应该说博鳌亚洲论坛当初建立的这个初衷主要是,在新世纪我们中国怎么样能够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怎么样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

博鳌亚洲论坛诞生于世纪之交。1998年9月,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和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倡议成立一个“亚洲论坛”。这个概念一经推出即获得了有关各国的一致认同,并得到了中国的大力支持。当时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不断发展,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日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进一步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亚洲各国面临巨大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保持本地区经济健康发展,加强相互间协调与合作成为亚洲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1年2月27日,25个亚洲国家和澳大利亚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召开大会,博鳌亚洲论坛正式宣布成立。

龙永图表示:“可以说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怎么样来处理亚洲和世界的关系,大家有时候清楚,有时候又有点糊涂,摇摇摆摆的。但是习近平主席参加了博鳌亚洲论坛以后,讲了几次话,他提出来世界好,亚洲才好,亚洲好了以后,世界也会好。这样就使得博鳌亚洲论坛,这样一个立足亚洲,放眼世界的论坛,真正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我们一直把亚洲全球共赢当成是博鳌亚洲论坛的永恒主题。”

“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因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共十八大以后,习近平主席两次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演讲,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和实现路径,为全球治理打开了合作共赢的新思路。

2013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的一年,习近平主席发表了主题演讲《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这次演讲中,他对中外来宾提到“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指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5年,他再次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做了《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题演讲,这一次他全面系统阐述了“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提出要“以符合时代潮流的大视野审视世界、亚洲和中国”,呼吁“各国携手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进而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于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我们承担一个全球责任,这个责任就(是)能使更多的国家也能够发展起来。一个苹果手机,我们最后只有10%的附加值,前面90%也许是加利福尼亚设计,然后韩国的面板,马来西亚零件,日本的零部件,我们这是一个产业链,它在产业链上它对某一个环节采取贸易保护,采取贸易战的措施,一定会波及到整个产业链的问题。”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说。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也得益于全球化带来的贸易、投资的便利化。但是,“全球化”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龙永图说:“为什么西方国家出现了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潮流,就是全球化当然给全球的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确实对于少数人造成了一些冲击。因为全球化所带来的利益不是均衡的,所以就产生了一部分反全球化的潮流,而且这个潮流,由于没有很好的管理,就越来越厉害了。”

中国是全球化的一部分,从全球化进程中获益,也承担着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推进全球化的同时,中国也在努力解决全球化带来的社会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等问题。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到逆流的时候,中国很清楚地看到,各国如果采取保护自己,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设置‘篱笆’以邻为壑的方式,恐怕短期内会有一些效果,但是从长期来看,不但会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更不利于自己长远的利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认为:“正是基于这种非常有智慧的判断,中国才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出了最强音。”

在解决好自己的问题的同时,中国也为世界全球化问题贡献了自己的智慧。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提到了“一带一路”,还提到了“亚投行”。他说:“‘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是开放的,我们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也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

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希雨说:“习主席在2015年的年会上做了非常深刻的阐述,而且他说的非常通俗,一针见血的通俗。他说‘一带一路’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把现在各个国家已有的,各个地区的(发展战略)把它对接实现合作共赢。你有你的发展战略,我有我的发展战略,咱们大家把它通过‘一带一路’的倡议把它对接起来。这句话不仅打消疑虑,还很启发人,不仅非常鼓舞人心,而且各国的反应也特别热烈。”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设置了“全球化与一带一路”“开放的亚洲”“创新”“改革再出发”四个板块,共60多场正式讨论。目前一些分论坛的讨论已经开始。

去年召开的十九大在报告中针对全球化问题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些都给世界吃下了定心丸。而在10日,习近平主席将再次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迟福林指出:“我们今年有更大的期待,因为今年整个经济全球化面临着贸易保护挑战,又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所以今年的期待比任何一次期待更直接、更强烈。所以我想习主席的10号的主旨演讲会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更大程度的开放改革举措提出中国的主张。现在不仅我有这么大的期待,我接触了很多的朋友,而且包括外国朋友,他们都想听一听在这样一个特定背景下中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习主席会有什么样的主张,对全球经济,对亚洲,对中国将产生哪些重大的影响。”

“开放创新的亚洲 繁荣发展的世界”是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在逆全球化思潮翻涌的背景下,如何坚持开放创新?全球化如何更好释放正能量?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年,改革如何再出发?作为今年的首场主场外交,中国又将在这个国际论坛上传递怎样的中国主张?这些都让我们有理由对博鳌亚洲论坛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