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1 童星梦怎成一场“梦”

《焦点访谈》 20190801 童星梦怎成一场“梦”

眼下正好是暑假,很多家长都绞尽脑汁,希望把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特别是能够好好培养一下孩子的特长和爱好。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近年来,借助一些家长“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不切合实际甚至是完全扭曲的育儿观念,一些打着培养童星、童模的少儿演艺类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家长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还常常碰到有人打着“星探”旗号招生的事,等到报了名交了钱,才发现掉进了坑里。

上海市徐汇区的储先生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小朋友过来参加海选合适的话,后期可以参与到他们的节目录制、拍摄当中,他们是正规电视台的免费海选,不会向家长收取报名费、中介费、入场费等等。

原本储先生是有些疑惑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带着女儿霏霏(化名)去了约定的地点。面试现场各种看似专业的配备和设施,以及和电视台合作的光环,逐渐打消了储先生的疑虑。

很快到了复试的时间,并没有更多的测试项目,而是直接签约了。与之签约的是一家上海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对方介绍说,眼下就有一个进入明星行列的绝佳机会,就是参加他们公司筹备的“二十四孝”系列微电影的拍摄,根据参演角色的重要程度,需要支付一定的赞助费。

拍摄微电影的培训费、推广费共计8980元,外加4000元的选角费。爱女心切的霏霏爸爸二话不说,当场就交齐了1.3万元。同样签约这个系列微电影的家长不在少数,然而微电影杀青之后,演艺公司却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拖延制作和播出的日期,转眼就过去了大半年。

演艺公司表示,他们把片子承包给第三方来制作,制作过程中由于大楼意外停电,他们拍摄的9部微电影,其中4部影片的母片已经全部丢失,而其他未丢失影片的播出,则是用一个视频网站的链接来打发了家长们。

2018年,参与拍摄的6个孩子的家长把这家演艺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全额退款,而演艺公司则以第三方把母片丢失属“不可抗力”,而其他几部电影已经“播出”为由,拒不退款。

2019年5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了判决,由于被告未能落实合同约定的相关义务,应退还原告全部款项。

类似的事情并不是个案,其他地区也时有发生。专家认为,造成少儿演艺培训市场乱象丛生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和传统民办教育机构相比,针对这类机构的审批并不严格,目前尚处在一个灰色地带。

最近,深圳的周先生就遭遇了孩子参加少儿演艺培训的机构人去楼空、维权无门的尴尬。

周先生说,3月8日有一位老师提醒其中一位家长,注意蔡先生可能要逃跑。

家长口中的蔡先生,是深圳一家少儿演艺培训公司的负责人。不久前,周先生的妻子和女儿在逛商场的时候,被这家公司邀请试镜,对方号称与多家电视台有合作,可以时常安排孩子参加电视台的试镜或海选,平时则会给孩子安排培训课程。禁不住对方的劝说,周先生夫妇随后向该公司缴纳了6800元的培训费,并选择了T台、主持和影视表演三门课程。但是开课不久之后,周先生就发现课程质量和授课环境远远达不到他的预期。

按照双方合同约定:每周上两节课,核定课时为60节课,但实际上周先生的孩子只上了八九节课之后,公司就再也没有安排课程。

吴女士的女儿也参加了深圳这家公司的剧组选角活动,签约时对方在合同中承诺将提供某微电影的试镜机会,但直到吴女士打听到这部微电影已经杀青时,这家公司的承诺依然未能兑现。

据了解,有不少家长像周先生和吴女士一样,给孩子报名参加了这家公司的培训,最为吸引他们的一点,就是该公司宣称和多家电视台有合作,以安排孩子参加电视台的海选试镜为诱饵,但是却一直没有兑现承诺。有家长把这一情况反映给了深圳市消委会,经消委会核实,该公司和宣传中的电视台并没有合作关系。

面对种种问题,有90多位家长表示不满要求退费,而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则以各种理由推托。

家长们多次维权之后,这家公司顶不住压力,一夜之间人去楼空。记者来到他们曾经的办公地点发现,在来不及收拾的垃圾中散落着满地的名片和家长的联系方式,当中最为扎眼的则是一份份的“话术单”,详细地写明了销售人员在向客户推荐课程时应该如何搭讪。

话术单上还有面对不同提问时应该如何作答,充满了套路。

话术单上要求员工直接打着电视台或剧组的名义,并强调海选和试镜都是免费的,即使选上了也不收钱,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绝对不能提到费用,以吸引家长一步步入局。可实际上,在家长同意参加培训或试镜时,收费会非常高。

吴女士说,她签的合同一共交了19800元,约定可以进剧组三次。

在员工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很多家长的联系方式,后面还特别备注了家长的汽车品牌,以此来判断对方的收入水平。而在这份要求员工签字的来访责任书中,清楚写明了拉客户到公司面谈的奖惩机制:来访5个以下罚款100元;来访12个奖励200元,来访越多奖励越多。员工的笔记本上更是如此直白地记下了“赚钱,赚钱,赚钱”的字眼。

在消委会和公安机关的调解下,演艺公司一度表示愿意积极履行合同,但是几个月过去了,如今承诺依然没有兑现,退款也是遥遥无期。
从2017年初到2019年3月,仅深圳市消委会一家机构,就接到关于少儿演艺类培训投诉293宗,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售后服务、格式条款、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鉴于童星培训行业鱼龙混杂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深圳市消委会于今年4月发布了一则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不要被打擦边球的口头承诺所迷惑。

有媒体报道,2016年,国内的童星培训市场规模就已经超过了400亿元。2016年至今,这一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2%,到2023年,将有望达到1161亿元。童星培训市场之所以隐藏着如此巨大的商机,正是因为迎合了部分家长所谓的“望子成龙”心态,让“孩子的钱”变得尤其好赚。

作为家长,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人之常情,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培养观念。

2018年,《焦点访谈》就曾经报道过一家公司收取3年24万的高额费用,带孩子去美国参加自导自演的所谓“国际大赛”的闹剧。而今,少儿演艺培训市场依然鱼龙混杂。行业门槛低,人员综合素养不达标,虚假宣传和合同陷阱横行这些问题依然存在。除了加强行业管理之外,作为家长,尤其要有自己的判断。为什么那些野鸡培训班一旦打出和播出机构有关系的幌子,家长们就会趋之若鹜?显然是名和利的诱惑。虽然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愿意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去当童星,更不能心心念着“出名要趁早”,把孩子往功利的路上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