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31 如何拯救红树林(二)

《焦点访谈》 20190331 如何拯救红树林(二)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过去很多年,能够防风消浪、保护堤坝的“海岸卫士”红树林却保护不了自己,遭到了严重破坏。人类活动的领地不断扩张,红树林的领地不断减少。看上去人类的发展和红树林的生存是天然的矛盾。有没有和谐共处的办法?怎样科学保护红树林,同时又能让老百姓的经济收益不受影响?

广西北海金海湾的红树林,森林茂盛,海鸟穿梭,看上去十分壮观。放眼望去,有一片明显高于其它树许多的红树显得很突兀,栈道的牌子上写着这个树种的介绍:拉关木:红树林造林先锋树种和速生树种之一。拉关木是红树的一种,起源于墨西哥、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属于外来物种。

拉关木是目前我国引进比较多的外来物种,它抗力大,对恶劣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快,能迅速成林。在这片拉关木旁边,是和它同时种植的本地红树树种木榄,这些本地树种要比外来物种拉关木矮了一大截。

近年来,为尽快看到造林成果,一些省份和地区忽略外来物种可能带来的隐患,大面积种植,在一些专家看来,这些外来物种一旦放开,会对本地物种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些专家认为,外来物种完全不可用,也有专家认为,可以在特定的工程中小范围使用。

除了控制外来物种,对本地的濒危物种,也在加强研究和保护。我国有红树树种37个,由于破坏严重,目前有14种已经是濒危物种。

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红树树种,像红榄李、卵叶海桑、尖叶卤蕨、老鼠簕这些已经是珍稀的濒危物种。

目前,我国红树的濒危物种主要分布在海南。科研人员把它们从原产地采集到保护区里进行研究、小规模种植,在适当的时候再把它们迁回到原产地种植。

保护红树林,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在沿海地区,随处可见整齐划一的钢筋水泥人造海堤。

这样的人造海堤坚固结实,关键时刻可以保安全,但这光溜溜的海堤也阻碍了红树林的漂移。同时,海堤的修建,阻碍了陆海生物的廊道,一旦红树林爆发虫害,害虫的天敌往往不能及时赶到。

海堤要修,红树林也要保护,如何才能把海堤对红树林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广西的防城港市,记者见到一片看上去与普通海堤有所不同的海堤。

这样的生态海堤可以部分减轻红树林的虫害问题,提高堤前红树林的消浪作用,改善海边景观,增加自然岸线,但由于人们的意识不够,生态海堤的造价略高,目前并不多见。

正在施工的这片区域是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这里的800多亩虾塘近期已经全部退出,开始清塘种植红树林。

虾塘是沿海地区的面上污染源,养殖污水和池塘底泥集中排放,污染物浓度是自然海水的数十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地方发展养殖业,沿海地区大面积砍伐红树林造虾塘,发展到今天,养殖污染已经严重制约虾塘养殖,很多虾塘因为环境和虫害等问题撂荒。在宜林滩涂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这些撂荒的虾塘,成为恢复红树林种植最理想的选择。

过去在发展虾塘的过程中,很多虾塘所占土地的所有权已经发生改变,现在要退塘还湿退塘还林,土地所有权的变更、巨额的财政补偿和养殖户再就业的问题,成为最大难点。

为了减轻东寨港保护区的压力,在保护区外一公里的地方,还有13000多亩的虾塘要退塘还湿,这些人员的转岗再就业,对于政府来说,压力非常大。

这些退掉的虾塘要种多少红树林、怎么种,需要科学的规划,红树林虽然珍贵,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

目前,因为虾塘面积大,各地政府退塘还湿、退塘环林面临巨大的压力,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当初为了经济发展砍树造塘,现在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是该重点考虑的问题。这几年,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正在探索在不砍红树林的情况下进行养殖的办法。

在这个科研基地,地面上布满了管网。

这样的养殖方式适用于红树林长势不理想的开放滩涂,经济效益比传统养殖高得多,目前在科研基地的实验已经获得初步成功。在另一个科研基地,正在打造可控的人工生态系统,这样的实验如果成功,可以实现在虾塘里种植红树林的同时,进行生态养殖。

这套系统可以解决目前政府比较头疼的退塘巨额补偿,让老百姓在自己的虾塘里继续搞养殖。考虑到有些农户的投入能力,科研人员还为他们考虑了其它的办法。

所谓百年树林,长在海里的红树林也不例外。即使现在我们采取人工培育,要让培育的红树林的生态系统恢复得和天然林一样,也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破坏容易恢复难。人类的发展与自然保护这对矛盾会一直存在。如何在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与自然和谐共处,这需要科学研究,科学施策,也需要科学管理,而最重要的是,我们首先要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要意识到,保护红树林,不只是为了一片风景,更是为了让海边的人们能生活得更安更好全;也不只是为了今天的我们,更是为了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