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一位位志愿者的逆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主动站了出来,用各种方式为疫情阻击战贡献力量。可以说,他们就是今天中国社会志愿者群体的一个缩影。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今天志愿服务已经参与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志愿者已经成了一个涵盖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次、有上亿人的庞大群体。怎么用好这支力量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呢?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记住了很多奋不顾身的身影。但是有一支特别的队伍让大家尤为敬佩,那就是出现在抗疫一线的志愿者。
今年2月份,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雷神山医院征集救护车志愿者,44岁的李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来做志愿者之前,李华是中南医院车队的司机。今年2月份,全面接管雷神山医院的中南医院征集救护车志愿者,李华报名参加。为了工作方便,李华需要住在雷神山医院的宿舍——一栋临时搭建的板房。近两个月的时间,他一直住在那里没有回家。
作为雷神山医院的第一位救护车司机,刚来时,李华承担起了绝大多数患者的转运工作。最忙的时候每天要运送一百多名患者,常常是从早到晚“连轴转”,有时连中午饭也来不及吃。但不管多忙多累,李华的车总是开得又快又稳。在医护人员人手紧张的时候,他也会帮忙抬担架、推轮椅、搀扶病患。李华说,有时候患者的一声谢谢,会让他倍感温暖。
除了李华,还有每天工作17个小时、义务帮社区2000多户居民买菜、送菜的“90后”快递小哥苍禹威;千里自驾,去武汉抢救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生志愿者刘欢。疫情面前,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挺身而出。截止5月31号,全国参与疫情防控的注册志愿者达到了881万,志愿项目超过46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9亿个小时。
志愿服务并非只有面对灾难的时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厚德仁爱、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等思想理念和道德精髓一直是中国人价值观中不可或缺的基石。新中国成立之后,爱国卫生运动、义务劳动、学雷锋活动等类似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国推广。改革开放之后,老百姓参与社会的积极性高涨,无论是传播党的声音、服务国家战略、还是参与大型赛会、抗击重大灾害,志愿服务逐渐活跃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多年来,全国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志愿服务工作不断改进,老百姓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不断提高,政府各部门和民间的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参与社会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宽泛。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1.6亿人。从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到文艺志愿者、医疗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科技志愿者等,志愿者年龄层次更加丰富,人员构成更加多元。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志愿服务工作也遇到了“成长中的烦恼”。
在一些志愿服务的活动中,人们发现,大家志愿服务的热情很高,但有时面对突发事件,需要专业性较强的服务却没有相应的人手。长时间的服务需求,怎么有序地、成批次地运转?有没有经费的支持?谁来统一指挥避免一哄而上打乱仗?不同特长的各支力量如何形成合理的搭配?这些矛盾问题是志愿服务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但却亟需得到解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健全志愿服务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指出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健全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制度机制,加强党对志愿服务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之路。近日,全国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召开会议,就当前一个时期健全志愿服务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
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体系,整个体系有明确的责任人,由责任人审核志愿服务的资质,进行准入把关,不仅解决了庞杂的志愿服务队伍有秩序、听指挥的问题,而且在各支力量的搭配协作上打破了之前的条线划分,横向协作更为通畅。
志愿服务本身是义务的,不会收取任何费用,但要志愿服务制度化、规模化的可持续发展,基本的运行费用不可或缺,需要在顶层设计上予以确认。
什么情况需要志愿服务?什么服务才合理合法?如何对服务进行评估?今后将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改变以前粗放的服务方式和管理,明确志愿服务的责任权利义务,对志愿服务实施精细化管理。
在以往志愿服务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外来志愿服务者千里驰援,可到了当地后,却很难迅速展开工作,很难发挥优势精准服务,和地方的衔接沟通不畅。今后,类似的衔接会细化到社区,在最基层加强衔接环节的建设。
除了加强衔接环节建设,强化属地化管理也是健全志愿服务的举措之一。在当地的县、区、街道,建立由主要领导任负责人的志愿服务大队;在乡镇、村庄,建立志愿服务的活动小组。需要时,这些组织将通过衔接端口和外来的志愿服务队伍有序地进行组织化、系统化的志愿服务。诸多的改革措施是为了让我们国家的志愿服务更加健全,但是对于人们最为关注的如何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今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安排呢?
要让志愿服务工作更加科学高效,还需要发扬我们国家特有的制度优势。
志愿服务是我们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位志愿者都是满怀热情、自发主动地贡献力量。但是,当志愿者群体上了规模,当那么多个体的热情和能量汇聚在一起的时候,要让这种能量最高效地发挥作用、发挥最大的效用,单靠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不够了。通过这样一个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制度机制,用科学的组织安排、完善的制度支撑、系统的规范引导来加持自下而上的热情,相信中国社会的志愿服务将会变得更有质量,也会让这股爱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