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6日新闻联播文字版

20250816今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 【感知生态之变】我国绿色产业领跑全球
  • 【辉煌60载魅力新西藏】传承发扬“老西藏精神”谱写西藏新时代华章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
  •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展览参观人数突破40万人次
  • 境外记者参观抗战遗址了解抗战历史
  • 政策发力显效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 7月民航运输规模创历史新高国际客运表现亮眼
  • 【成都世运会】中国攀岩男女队均打破速度接力世界纪录
  • 国内联播快讯
  •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俄美总统在阿拉斯加举行会晤
  • 国际联播快讯

以下为详细的文字版全文: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文章强调,民营企业是伴随改革开放伟大历程蓬勃发展起来的。几十年来,关于对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我们党理论和实践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宪法和法律保护;党和国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和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这些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宪法和党章都有明确体现,我们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

文章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整体实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基础。现在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都十分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

文章指出,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含含糊糊、拖拖拉拉,不能打折扣。一是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给予民营企业公平的发展机会,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继续下大气力解决。二是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用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切实加快清欠进度。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失信惩戒。三是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各类所有制企业等经营主体的违法行为,都不能规避查处。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四是认真落实各项纾困政策。提高政策精准度,实事求是,综合施策,发挥集合效应。五是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亲”和“清”本质上是干事和干净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完全可以并行不悖。

文章指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勇担时代重任,敢作敢为、善作善成,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弘扬企业家精神,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按照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坚持诚信守法经营,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多向社会奉献爱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感知生态之变】我国绿色产业领跑全球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为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重要支撑。今天(8月16日)的《感知生态之变》,我们一起去看绿色生产力如何改变生产和生活。

在贵州海拔近2000米的盘山路上,乔绪军正小心翼翼地运送着100多米的风电叶片。

乔绪军所在车队运输装备上的高精度定位系统感知着过去十年风电建设位置的变化。2015年时,他们只能从三个制造基地出发,全年仅有14条线路。2022年开始,在山区、沿海和三北地区逐渐新增了8个基地,车队也开始频繁地驶向更远的地方。现在,近四成的车辆出现在了新疆和内蒙古等地。

万米高空感知着这些地区的改变。在库布齐沙漠,2022年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现在长出了一片片“蓝色海洋”。在甘肃,3万面镜子点亮了这片荒漠,它们可以帮助存储起热量,让光伏也能实现全天发电。党的十八大以来,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增长了25倍,今年,已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我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占全球比重在过去十年间从四分之一提升至三分之一。

如今,绿色的生产方式正在改变着千行百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的露天煤矿,3000多个传感器正实时感知着这里细微的变化。为了保证开采时不会对山体造成影响,边坡雷达实现了对山体形变的毫米级监测,噪声监测仪则敏锐捕捉着环境中的声音。持续十年的声音监测数据显示,矿山环境发生了明显改善。2015年时,这里几乎只有柴油车的轰鸣声;今年,100辆电动无人矿卡的出现让噪声不断降低,而随着矿山生态的修复,还出现了天鹅和狐狸等野生动物的叫声。

像这样的绿色矿山在中国已经有近5000家。而遍布各地的6000多家绿色工厂更是支撑了全国超过五分之一的制造业产值。

绿色生产力正在重塑着中国山河。2015年的京沪高速第一次出现了覆盖全线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到了2024年,几乎所有的高速公路都被覆盖。与之同步的是,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60多倍。不仅如此,如今全球海上近八成的绿色船舶、全球一半的氢燃料电池都来自中国,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规模已经超过11万亿元。绿色生产力不仅仅改善着生态和环境,更在推动着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辉煌60载魅力新西藏】传承发扬“老西藏精神”谱写西藏新时代华章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在西藏沧桑巨变的背后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贯穿始终,那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它激励着一代代西藏的建设者在雪域高原不断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成为推动雪域高原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今天的拉萨烈士陵园,展览着许多当年十八军进藏战士们的老照片。从上世纪50年代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十八军为代表的几代驻藏部队官兵、援藏干部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一道,在和平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伟大历程中孕育传承了“老西藏精神”。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进入新时代,西藏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一批批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者来到雪域高原,参与西藏建设。他们在艰苦环境下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与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一起,诠释着“老西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强大力量。

位于藏北羌塘草原腹地的那曲市尼玛县平均海拔4800多米,年平均气温约-4℃。第十批援藏干部孙鹏三年前来到尼玛县担任县委副书记。由于气候原因和地理偏僻,尼玛县虽有着独特的资源禀赋,但文旅产业一直没有起色。孙鹏走遍了全县14个乡镇,他还带着当地干部走出去取经,把旅游博主请进来宣传,打破传统的“门票经济”,探索新型文旅路径。一套套新打法让当地文旅原地起飞,去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首破亿元。

从1994年起,中央先后派出11批1.4万援藏干部,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从给资金、建项目的“输血式”帮扶,向产业培育、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造血式”帮扶转变。在援藏工作中,人们看到了“老西藏精神”中所蕴含的团结、奉献的力量带给西藏各地的巨大变化。不久前,第十一批援藏干部又接过接力棒,为了西藏更加美好的明天而来。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

8月15日22时47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地面科研人员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任务。

8月15日16时许,航天员陈冬打开问天气闸舱舱门并出舱,这是航天员陈冬的第六次出舱活动,他也成为了目前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身着蓝色饰带舱外服的航天员陈冬登上机械臂末端的自动脚限位器。随后,机械臂开始运动,陈冬使用照相机和热成像仪,对空间站外部进行巡检。

16时50分许,航天员王杰出舱,与陈冬协同作业。这是王杰的首次出舱,他也成为第二位舱外活动的航天飞行工程师。舱外活动期间,航天员陈中瑞在天和核心舱内进行支持。

22时47分,在完成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及舱外辅助设施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后。航天员陈冬、王杰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次出舱主要任务是对舱外的关键设备进行热特征识别,为后续的型号研制、热控专业的发展起到牵引和带领的作用。

目前,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业已过半,承担的各项空间科学实验正在稳步推进,后续还将重点在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开展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展览参观人数突破40万人次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自开展以来,热度持续升温。昨天(8月15日),单日接待参观人数超过2.3万人次,再创新高。截至目前,参观人数已突破40万人次。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这段时间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在纪念馆地下一层展厅,首次展出国家一级文物“密苏里”号战列舰3号锅炉铭牌,它与战列舰一同见证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展厅末端,由5块大屏组成的沉浸式视听空间循环播放着中外各界欢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像。

暑假期间,馆内的志愿服务报名十分踊跃。目前,共有志愿者500多人,包括在校师生、退伍军人、干部职工等多个群体,他们通过讲解、文艺演出、路线引导等志愿服务,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境外记者参观抗战遗址了解抗战历史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多场集体采访活动,来自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媒体记者先后走访山西、湖南、辽宁、云南四地,参访抗战纪念设施和抗战遗址,感受中国人民伟大抗战精神。

在山西,记者们参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部旧址和百团大战纪念馆等地,了解全民族抗战时期,吕梁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太行精神”。在湖南,媒体记者来到岳麓山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中国飞虎队纪念馆等地瞻仰参观,记录中外军民英勇抗击侵华日军的艰辛历程。采访期间,记者团还与多名抗战老兵交流,聆听抗战故事。

从辽宁“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到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从禁锢盟军战俘的牢狱,到记录抗联将士浴血雪原的陈列馆……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的奋起抵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珍贵的史料、逼真的场景,令媒体记者驻足。

云南采访期间,记者团沿着滇缅公路走访松山战役旧址、惠通桥、滇西抗战纪念馆等地,实地感受中国远征军与盟军艰苦奋战、联合抗敌情况。

政策发力显效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今年以来,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我国消费市场平稳增长,消费新动能持续壮大,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

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对相关商品销售带动作用持续显现。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9万亿元,惠及超3.2亿人次。汽车以旧换新超730万辆,家电以旧换新超1.1亿台,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超789万件。焕新热潮引领下,高能效等级家电销售持续高速增长,品质大件广受欢迎。

今年以来,服务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随着暑期旅游出行增多,为一场赛事赴一座城,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不少文博场馆延长开放时间,“博物馆奇妙夜”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今年前7个月,文旅休闲等相关消费实现较快增长,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线上消费活力增强。今年前7个月,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2%,创年内新高。

7月民航运输规模创历史新高国际客运表现亮眼

记者从民航局了解到,7月我国民航运输规模创历史新高,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长8.6%,总体运输规模进一步扩大。

客运方面,7月国内航空市场完成旅客运输量6473万人次,同比增长2.7%。

国际客运市场表现尤为亮眼,我国航空公司在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达709万人次,同比增长15.7%,规模创历史新高。外籍游客家庭出游比例进一步攀升,在线预订平台上,暑期外国旅客的预订已经覆盖了国内百余个城市。

此外,货运方面,7月国内、国际货邮运输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其中,国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0.8%,国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21.5%。

【成都世运会】中国攀岩男女队均打破速度接力世界纪录

成都世运会今天(8月16日)进入倒数第二个比赛日,在今天上午进行的攀岩男子速度接力决赛中,由龙见国、储守宏组成的中国队以10秒26的成绩战胜美国队夺得冠军。随后攀岩女子速度接力决赛,周娅菲、邓丽娟以13秒35的成绩战胜队友覃于妹、张少琴获得冠军,中国队包揽该项目的金银牌。此外,中国男女两队还在此前的淘汰赛中先后刷新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

在自由式轮滑男子速度过桩决赛中,张颢夺得冠军,这是本届赛事中国体育代表团的第三十枚金牌。

此外,在昨晚进行的健美操五人操决赛中,由范思伟、冯蕾、梁文杰、滕浩、许彤组成的中国队获得冠军。

截至今天18时,中国体育代表团以30金13银8铜的成绩位列金牌榜第一位。

国内联播快讯

我国首条穿越贺兰山铁路隧道贯通

今天(8月16日),我国首条穿越贺兰山的铁路隧道——包银高铁银巴支线贺兰山隧道全隧贯通。包银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银巴支线正线全长约111公里,起于宁夏银川,止于内蒙古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镇。项目建成后,内蒙古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镇将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

中国南海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海事部门启动“2025护航开渔行动”

今天(8月16日),为期三个半月的中国南海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来自海南、广东、福建、广西等省(自治区)的数万艘渔船陆续从各地渔港扬帆起航,前往南海进行新一轮耕海牧渔。海事等部门启动“2025护航开渔行动”。为保障安全,今天19时至明天5时暂停琼州海峡客滚船运输。

中国国家大剧院赴欧洲多国巡演

中国国家大剧院近日赴英国、西班牙、德国进行欧洲巡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灵感创作的《五行》,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经典节目,吸引了上万名观众现场观看。国家大剧院还在爱丁堡、法兰克福等地举办多场文化活动,以音乐为桥梁,促进中欧文明交流互鉴。

电视剧《我们的河山》今晚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开播

电视剧《我们的河山》今晚(8月16日)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开播。该剧以1937年山东沦陷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青年党员深入沂蒙山区发展基层武装,经历重重考验,开辟、建设、壮大抗日根据地,最终粉碎日军扫荡计划,迎来抗战胜利的故事。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多国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仅引领中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埃里克·索尔海姆是来自挪威的环境专家。2017年12月,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的索尔海姆亲手将“地球卫士奖”颁发给塞罕坝林场。在包括索尔海姆在内的多位国际人士看来,中国取得的成就来自于正确的决策引领和坚定的落实行动。

中国不仅着力推动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也积极分享可持续发展经验。在希腊城市亚历山德鲁波利斯郊外,中国企业主导的色雷斯风电项目源源不断地将清洁风能送往千家万户。

国际人士表示,中国倡导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为全球环境治理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中国方案,契合生态保护、气候行动、可持续增长等多个维度需要,为突破传统发展思维提供了指引。

俄美总统在阿拉斯加举行会晤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15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举行会晤。美国务卿鲁比奥、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和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参加会晤。

在会谈后的记者会上,普京表示,俄罗斯真诚希望结束俄乌冲突。但想要乌克兰问题得到可持续和长期的解决,就必须消除产生危机的根源。普京还表示,俄美恢复合作“重要且必要”。特朗普表示,他与普京的会晤取得了进展,但尚未达成协议。

这是自2021年6月以来俄美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会晤,也是自2015年9月以来俄总统首次踏上美国领土。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今天(8月16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与特朗普及欧洲领导人进行了通话,特朗普通报了他与普京会晤的情况。泽连斯基说,支持举行乌美俄三方会议,乌方主张必须让欧洲参与解决俄乌冲突全过程。欧盟领导人及德法英等欧洲多国领导人今天发表联合声明说,必须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只要俄乌冲突持续,欧洲将继续加强对俄制裁。

俄称对乌军目标实施集群打击乌称打击俄军指挥所

15日,俄国防部称,俄防空系统当天在俄别尔哥罗德州击落20多架乌无人机。过去一周,俄军对多个乌军目标实施集群打击,击落2100多架乌方无人机,控制了顿涅茨克地区7个定居点。

乌克兰军方15日称,乌军打击了位于顿涅茨克地区的一处俄军指挥所,以及俄境内的能源设施。

国际联播快讯

多方联合谴责以总理“大以色列”言论

15日,31个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外长,及阿盟、伊斯兰合作组织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秘书长发表联合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日前提及所谓“大以色列”愿景的言论。声明说,该言论是对国际法的藐视和违反,直接威胁相关国家安全、主权。

美称扩大对进口钢铝产品加征关税范围

美国商务部15日发布公告称,扩大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的范围,涉及超过400种钢铁和铝衍生产品。新措施将于18日正式生效。美国进口相关产品主要来源地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相关国家此前强烈反对美国对钢铝产品加征关税。据美国媒体15日报道,根据密歇根大学调查,受美关税政策影响,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自4月以来首次下滑,同时长短期通胀预期均上升。

美华盛顿特区起诉联邦政府接管特区警局

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总检察长施瓦尔布15日宣布,就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下令联邦政府接管首都警察局一事,在特区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据美国媒体报道,面对诉讼压力,美国司法部长当天调整了相关命令,允许首都警察局局长留任,但联邦政府仍全面控制首都警察部门。

巴基斯坦多地洪涝灾害导致严重伤亡

巴基斯坦国家灾害管理局今天(8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天多,巴基斯坦多地暴雨引发的洪水等灾害造成超过320人死亡,其中西北部开伯尔-普什图省受灾最为严重。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发表声明,对遇难者表示哀悼,并表示政府正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为受灾民众提供帮助。

西班牙14处大型林火燃烧7人死亡

西班牙多地林火持续肆虐。截至15日,西班牙全国有14处大型林火在燃烧,目前已造成7人死亡。当地政府称,持续近两周的热浪和强风令当前形势进一步恶化。欧洲森林火灾信息系统数据显示,今年西班牙林火过火面积已超1570平方公里,几乎是年平均值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