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12月20号至21号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市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做好城市工作的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深刻认识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第一,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
第二,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要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明确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要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各城市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要加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以协同创新牵引城市协同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第三,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要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增强规划科学性、指导性,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
第四,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要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户籍等方面的改革,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确定管理范围、权力清单、责任主体。要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研究,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要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改革,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要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
第五,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要坚持集约发展,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第六,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要坚持协调协同,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提高市民文明素质,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会议强调,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城市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要加快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的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规划、建设、管理城市。要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针,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会议指出,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挥这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要提升规划水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规合一”,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完善新时期建筑方针,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要提升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高度重视做好建筑节能。要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智慧城市,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全面提升市民素质。推进改革创新,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会议号召,城市工作任务艰巨、前景光明,我们要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 人民日报社论:让城市和谐宜居更美好
明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将发表社论,题目是《让城市和谐宜居更美好》。
文章说,城市是人类的智慧创造,是人类文明的鲜明标志,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时期之际,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了做好城市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刻指明了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遵循。
文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从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看,我国现在开始进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只有致力于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才能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
文章强调,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根本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前提是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关键是坚持好“五大统筹”。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不断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我们就定能让城市生活更加和谐宜居、更加幸福美好。
-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 李克强作出批示表示祝贺
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向长期奋战在中医药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表示祝贺。
习近平在信中指出,60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在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李克强在批示中指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年来,薪火相传,矢志攻关,汇聚各方力量,研发出以青蒿素为代表的一批重大成果,在中医药科研、教学、技术服务等方面成绩斐然。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研人员不仅是中医药界的骄傲,而且是整个科技界的骄傲。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勇担中医药振兴发展重任,适应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坚持中西医并重,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借助现代技术,推动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取得新进展,在深入推进医改中发挥更大作用,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升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在发展中服务人民,为丰富祖国医学宝库、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今天上午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和李克强的批示并讲话。她表示,在党和国家重视关怀下,中医药事业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多学科联合科研攻关,增强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走出去,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独特贡献。
- 习近平会见伊拉克总理
国家主席习近平22号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双方决定进一步提升双边关系水平,建立中伊战略伙伴关系。
习近平指出,近年来,中伊关系保持稳定发展势头。中伊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今后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双方应以此为契机,推动中伊关系在更高水平上更好发展。
习近平对伊拉克政府在推进政治改革、加快经济重建、改善安全形势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表示赞赏。习近平强调,中方支持伊拉克为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所作努力,愿同伊方密切两国各领域各层次交流合作。中方坚定支持伊方为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所采取的举措,愿同伊方密切这一领域合作。中方愿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开展互利合作,帮助伊方加强能源、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重建,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参与更多关系到伊拉克国计民生的大型项目建设,开展投融资合作。中方愿为伊方培训更多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并为伊拉克青年、学者、新闻界、智库人士提供更多来华交流机会。
习近平指出,西亚北非局势有全球性影响。叙利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政治解决。国际社会应该推动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进程,支持地区国家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有序加强社会经济治理能力建设,实现地区长治久安。中方愿同伊方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展。
阿巴迪表示,伊拉克与中国都是文明古国,两国关系源远流长。我此次访华旨在加强两国在经济、能源、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安全等领域合作,进一步推动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伊方欢迎中国企业加大对伊拉克投资,愿努力为此提供必要的保障。伊拉克赞同国际社会协同努力,和平解决叙利亚问题,维护本地区持久安全与稳定。
国务委员杨洁篪参加会见。
- 李克强举行仪式欢迎伊拉克总理访华
22号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仪式,欢迎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
出席欢迎仪式的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等。
军乐团奏伊、中两国国歌。
李克强陪同阿巴迪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阿巴迪是应李克强的邀请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的。
- 李克强同伊拉克总理会谈时强调 充实中伊战略伙伴关系内涵 打造互利合作升级版
欢迎仪式后,两国总理举行会谈。
阿巴迪首先对日前深圳工业园山体滑坡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表示慰问。
李克强感谢阿巴迪的慰问,表示中国政府正在全力以赴组织抢救人员工作,将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
李克强表示,伊拉克是中国在西亚北非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中方高度重视发展中伊关系,坚定支持伊拉克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支持伊政府为推进国内政治和解与经济重建,维护国内稳定所作努力。中方愿同伊方进一步深化政治互信,扎实推进各领域合作,增进人文交流,充实中伊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取得更加丰富的成果。
李克强指出,中方愿同伊方扩大能源合作,积极参与伊拉克油田开发和炼厂建设,建立上下游一体、长期稳定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产能合作,重点在水泥、钢铁、平板玻璃、工程机械等领域帮助伊提高生产能力,培训技术人员。参与伊电力、机场、港口、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伊经济重建。加强农业经验技术交流,扩大农产品贸易规模。深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促进人员交流和物资往来便利化。希望伊方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在伊中方人员和企业安全,并为他们提供便利。
阿巴迪表示,伊中友好源远流长。伊方感谢中方长期以来对伊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提供的支持。
当前,伊正面临重建经济、改善民生的迫切任务,愿加强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石油、电力、通信等领域的长期互利合作,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双边友好合作关系。期待中国企业扩大对伊上述领域的投资合作。
双方还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阿巴迪表示赞赏中方在促进中东地区和平稳定中发挥的积极建设性作用。
会谈后,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人员往来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能源等领域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2号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张德江委员长出席。
陈昌智副委员长主持会议。
受国务院委托,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作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在报告了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的主要进展和成效、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后,李斌表示下一步将编制好深化医改“十三五”规划,抓好近期医改重点任务,加强医改工作督查考核,进一步做好培训和宣传工作,奋力将医改推向纵深。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报告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安排。张少春表示,下一步将切实履行政府存量债务偿债责任,依法妥善处置政府或有债务,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和融资,加强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加大对违法举债担保行为的惩处力度,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作了关于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在逐项报告了中央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中央财政管理、中央部门预算执行、财政存量资金、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重点专项资金、金融、企业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和审计移送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查处情况、加强财政管理意见的落实情况后,刘家义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整改工作的跟踪督促力度,促使整改到位,并积极推进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
今年6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向巴平措副委员长代表执法检查组向会议作了关于检查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了贯彻实施的显著成效、面临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执法检查组建议,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自觉性;加强配套法规建设,使法律规定更好地落到实处;着力解决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问题的研究。
根据2015年监督工作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王胜俊副委员长代表执法检查组向会议作了关于检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了实施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执法检查组建议,提高认识,把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到实处;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创新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机制;强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 张德江会见伊拉克总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伊拉克总理阿巴迪。
张德江说,古丝绸之路曾将中国和伊拉克连结在一起,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新时期中伊深化各领域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立法机关交流合作是中伊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全国人大愿与伊拉克国民议会一道,立足两国关系发展战略大局,深化议会间友好关系,加强各层次友好往来,开展治国理政、立法经验交流,不断优化合作的安全、法治环境,传承中伊传统友谊,夯实中伊关系发展的民意和社会基础,为中伊关系深入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阿巴迪表示,伊中传统友好关系历久弥坚。伊方期待与中方加强在能源、反恐等领域合作,促进议会间交流。
王晨参加会见。
- 俞正声主持召开全国政协第三十八次主席会议 决定明年2月下旬召开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十四次常委会议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今天下午主持召开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主席会议,决定明年2月28号至29号召开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为召开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作准备。
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议程(草案)和日程,关于召开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草案),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草案)和新闻发言人名单;原则通过《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履职工作规则(试行)》(草案)、《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视察考察工作条例(修订案)》。会议讨论了政协全国委员会2016年协商计划和政协全国委员会2016年双周协商座谈会安排;研究了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学习讲座2016年参考选题;听取了关于政协全国委员会2015年重点提案工作情况的汇报。会议决定将上述有关文件草案提请政协第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撤销刘子静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资格的决定,并提请第十四次常委会议追认。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其他人事事项。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庆黎,全国政协常务副秘书长孙怀山,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张裔炯,全国政协机关党组副书记仝广成,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孙淦,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荣军、刘家强,分别就有关议题作了说明和汇报。
会议确定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庆为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
- 国务院印发《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
意见确定了四条基本原则,即坚持战略引领、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市场主导、坚持统筹兼顾。意见明确了五条重要举措,包括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加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和风险防控,提升知识产权对外合作水平等。
- 【突破结构之困:新常态下怎么干】打响结构性改革攻坚战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推进结构性改革进行了重点部署。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认识、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这一中国经济大逻辑之后,又一次重大创新。
结构之困,让中国经济长期负重承压。找准问题,才能精准施策。以改革、创新之力,突破结构之困,是确保中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也是确保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的重要保障。
《新闻联播文字版》从今天起推出系列特别报道《突破结构之困:新常态下怎么干》。今天播出第一集,《打响结构性改革攻坚战》。
还有几天就要告别2015年,虽然全年的经济增速还没有最终揭晓,但是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领先主要经济体的趋势一直没有改变。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为6.9%,在欧盟(1.6)、美国(2.0)、日本(1.0)等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以目前接近68万亿的经济总量来计算,2015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规模。然而,保持增速领先的中国经济,正在经受着成长的烦恼。
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4.6%,降幅比9月份扩大4.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连续第5个月下滑。1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9%,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也就是PPI已经连续45个月下跌,煤炭、钢铁等部分行业全行业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企业增多.
一面是巨大的工业产能,产量居世界第一的工业产品超过了250种,其中煤炭、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产能过剩尤为严重,有的行业亏损面达到了80%;另一边是不断扩大的新兴消费需求,仅2015年,中国游客出境游的消费就将达到1.1万亿元,其中很大部分用在了购物上。巨大的需求和过剩的供给之间出现的错位,还只是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一个方面。结构问题,成为困住当下中国经济的核心所在。
结构失衡让当前的中国经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企业效益持续走低,亏损面不断扩大,影响的不仅是国家和百姓的钱袋子,亏损企业消耗了大量资源、能源不说,贷款如果还不上,金融风险也在上升。仅仅一个钢铁行业,今年1到10月,钢铁工业协会的会员企业亏损超过720亿元。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9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出现断崖式急降,由去年同期盈利450.2亿元变为亏损8.1亿元。
直面问题,精准施策。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把2016年定位在推进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
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从供给侧入手。中央明确,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
进一步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点,中央明确了2016年,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正在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正在以壮士断腕的巨大勇气,强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为实现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扎实稳妥“十二五”胜利收官
明天(12月2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将发表评论员文章,题目是《扎实稳妥 “十二五”胜利收官——一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北约驻阿富汗士兵遭袭6人死亡
北约驻阿富汗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外一个正在巡逻的车队,21号(当地时间)遭到自杀式摩托车炸弹袭击,6名外国士兵被炸身亡,另有3人受伤。当地官员称,这是今年以来北约驻阿部队遭受的最严重袭击。阿富汗塔利班武装当天宣称对袭击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