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 20170816 儿童安全无“儿戏”
对孩子们来说,每年的暑假都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可也正因为在家玩的时间多了,一些家长疏于监护,再加上孩子本身安全意识较弱,每年一到这个时候,也就成了溺水、坠楼、车祸、烧伤烫伤等等儿童意外伤害事件的高发期。据统计,在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15岁以下少年儿童因意外伤害失去生命,还有许多孩子因意外伤害留下残疾。意外伤害已然成为儿童伤亡的首要原因。
这个视频拍摄的是安徽一个小区的高层住宅,11层的两个小孩在窗户外玩起了“飞檐走壁”。小女孩先是从一个窗户钻出来,走进了隔壁另一扇窗户,没隔两秒,她从这扇窗户又钻了出来,与此同时,一个穿黄色衣服的小孩从另一扇窗户探出身来,两人竟在窗外玩起了对穿。小女孩好像还不过瘾,又来了一遍飞檐走壁。视频是对面邻居拍到的,警察闻讯后赶到了现场。
家长看了这则视频后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如这两个孩子这般幸运。就在这件事发生的前两天,据媒体报道,浙江杭州一天之中两名6岁儿童家中坠楼身亡。据媒体报道,进入暑假以来,杭州、成都等多个城市发生多起儿童坠楼事件。
儿童伤害预防专家崔民彦说:“儿童跌落是我们国家0到14岁儿童中,发生的第一大原因。由此而导致的死亡大概每年有平均2000多人。如果我们再算到是每天的话,就会有5到6个孩子因为跌落而死亡。”
7月中旬四川某小区微信群流传着一个视频,一名5岁女童从10楼坠下掉在了楼下的绿化带上。医护人员在一旁忙碌着,周围围观的群众一边议论着:“可能还有救,她带了头盔。”
女孩随即被送往医院,幸运的是,孩子身上穿戴的滑旱冰的头盔和护具,还有地上的绿化带保护了她。
小女孩为什么会从10楼家中坠下,坠楼前怎么还会戴着头盔和护具呢?小女孩的家长叶女士讲述了事发时的情形。原来,叶女士当时出去买菜了,孩子的爸爸在家,出去的时候给叶女士打了个电话,说出去一下公司有事,把孩子反锁在家里,让叶女士快点回来。
小孩天性好动,看了一会儿电视便学起了电视中的人物,把头盔和护具带上,想要出门去玩,发现大门被反锁之后,就想其他办法出门,最后,从卧室的窗户爬了出去。
专家介绍,孩子们学习模仿能力很强,但他们对危险的认知却远远不足。叶女士说,害怕小孩发生坠落事故,几年前专门给阳台和厨房的窗户安了防护栏,最后,小女孩把目光转向了卧室阳台的小窗户。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虽然女孩的大脑和躯干没什么大碍,但大腿骨折还需要4个月的时间才能康复。想到这起事故,孩子父母都很后怕。孩子好动又缺乏安全意识,这让很多父母一到暑假就担惊受怕。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认为,对这种低龄的的孩子,父母更要担负起保护、照管的职责,把孩子锁在家里,孩子出现了意外事故,父母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但是这种责任在立法当中规定得并不明确。
暑假期间,孩子没有课业,对许多家庭来说,家长没有办法做到全时段看护,对于很多学龄前儿童来说,因为好奇心强又缺乏安全观念,很多孩子都会尝试做一些自己觉得好玩的事情,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而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来说,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能力,但离开了家长监护,也容易出现问题。还是在四川成都的这个小区,跟坠楼事件前后相差不到20天,刚上五年级的小鸿就在小区北门附近也遇到了意外。据小鸿的父亲说,出事的那天,小鸿吃完晚饭出去找同学玩,楼下还碰到下班回家的母亲,他还向母亲表示不会贪玩,一定会在晚上9点以前回到家中。
晚上9点半了,小鸿还是没回来,小鸿父母急忙出去找。小区周边都找遍了,仍然一无所获。他们觉得,或许是小鸿去了同学家,贪玩忘了时间,睡在了同学家,然而,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直到第二天,小鸿也没有回来。
视频监控显示,事发那天7点37分,小鸿跟同学一前一后出了小区大门。晚上9点13分,他的同学自己一个人回到小区。
那么小鸿去哪了?小鸿父母找到这位同学,他却支支吾吾不肯说出实情。而小区里另一个孩子却说出了足以让小鸿一家崩溃的事情:小鸿已经溺水身亡。
在大人们的追问下,和小鸿同行的孩子终于说出了事情的经过:出了小区,他们两个人碰到另外两个同伴,4人一起前往小区对面的荒地玩耍,小鸿不小心陷进了附近不远处一处沟渠之中。
事发地点是一处排洪渠的施工工地,从小区监控上看,小鸿的同学还穿着溜冰鞋,排洪渠当时没有水,他们本想穿过这条排洪渠去对面的公园玩,沿着沟渠边上,有一条通往水边的小路,孩子们就是从这里走进了沟渠,中间的泥巴松软,深陷其中就难以脱身。
眼见同伴越陷越深,慢慢沉了下去,几个孩子吓傻了,纷纷从泥潭逃了出来。事发地点离小区大门只有一两百米,人来人往,还有不少售卖夜宵的摊贩。如果几个同伴在发生事故之后,跑去找人求救也不过是几分钟的路程,但遗憾的是,与小鸿同行的几个同伴都选择了沉默,几个人还约定,晚上回去之后,都不要跟家里大人说。
儿童伤害预防专家崔民彦表示:“当人发生一些,突然之间发生的一些平时没有碰过的事情,让他非常害怕,非常恐惧,这时候人就处在一个应激状态,就发傻了,不知道怎么办,在这个阶段过了之后,处于一种防御状态。小孩也会处在这样的状态当中,这实际上是需要家长跟学校在日常生活当中进行积极引导的,这样才来帮助孩子,能够积极地应对突发事件。”
出事之后,小鸿父亲经常在想,孩子怎么说没就没了呢?他为什么要去沟渠边玩?他是怎么掉下去的?这些问题天天困扰着他。这处施工的现场没有围栏,也没有人看守,旁边放着一个简单的警示标志,上面写着“水深危险,严禁垂钓,严禁洗澡,后果自负”几个字。
专家介绍,12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能力,如果施工单位设立了防护栏和有效的警示标志,这样的事情也许就能避免发生。虽然施工方如今设立了防护围栏,立下了警示标志,协商过后,也给了小鸿父母一些经济补偿,但这些却是以一个少年的生命作为代价,这对失去孩子的家庭来说,教训是沉痛的。类似这样的悲剧是对所有家庭来说,都是警醒,然而,这样的悲剧在进入暑期以来却时常发生。
“在六、七、八、九这几个月(收治的儿童外伤病人),可以达到平常的时候的两倍以上。如果从趋势上来看,一到假期,像这种意外伤害的外伤病人会明显增加。”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外科副主任徐冰告诉记者。
相对各种伤害类型来说,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所收集的儿童伤害案例中,相对于其他伤害,跌倒、坠落和交通意外所占比例要远远高出其他意外伤害,另外,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烧伤烫伤、中毒等意外伤害也时有发生。而伤害所造成的后果,据世界卫生组织于2014年发布的《全球溺水报告》统计,在中国,溺水是1-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
从这些事例看,家长失责、孩子安全意识差、缺乏自救互救手段、缺乏防护设施等等,都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伤害,甚至是无法挽回的后果。而这一次次意外事故的背后,都在拷问我们:社会的各个层面是不是真正把安全教育落到了实处?是不是真正把安全意识放在了心里?是不是真正把安全措施做到了位,起到了实效?安全,没有如果。只有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方真正落实责任,才能给孩子构筑起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