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1 宣讲:你的关注 我的分享

《焦点访谈》 20171211 宣讲:你的关注 我的分享

距离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已经一个半月了。让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让人们能够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关系到能否上下一心,完成十九大确定的各项新部署新任务新目标。所以,从11月中旬开始,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多种多样面向基层的宣讲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选调精干力量组建了各种类型的宣讲团,推动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站,拉近十九大精神和民众的距离。

在义乌的国际小商品交易城,浙江省经济界知名学者兰建平,正在用拨浪鼓和指尖陀螺两个玩具给大家讲解如何从十九大报告中探寻义乌的发展。

十九大精神宣讲员、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说:“如果从5块到50块、100欧元,那就是500块、600块、700块的概念,100倍,如果说我从小商品低成本时代如何走向十九大讲的质量和效益统一的时代,对我们来说,十九大报告为我们描绘了非常广阔的前景,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在这个市场过程当中,有数以百万的商品,如果加一个0,就是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贴切的实例让报告中的书面语一下子变得浅显易懂。这样的讲解也吸引了在义乌经商的外国人。

有外商问:“我们外国人在义乌允不允许做另外一种生意,不只光做小商品生意?”十九大精神宣讲员、浙江义乌市委党校副校长吴伟华说:“十九大报告其实这次还讲了一句话,就是凡是在中国注册的企业,我们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我觉得这句话已经很好解释了我们这位外国朋友的问题。” 

浙江卫视把这种贴近百姓日常生活的宣讲制作成了电视专栏,在电视和网络媒体上与观众同步见面。

浙江电视台《十九大精神面对面》记者刘艳琼说:“我们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面对面和近距离,宣讲人和老百姓的距离特别近,宣讲人宣讲的内容和老百姓的生活特别近,宣讲人这种宣讲的语言和老百姓平时说话的大白话特别近,可以说真的就是一条小板凳的距离。”

这个报告跟村民们有什么关系呢?十九大精神宣讲员、浙江省农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顾益康告诉绍兴市新昌县外婆坑村的村民:“我觉得关系大了,第一个你们家首先要收入高,收入高还要步步高。实际上中央很明确要把农民的增收、集体经济的发展,这些事情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上。肯定要让农民收入步步高。我告诉大家,这个乡村振兴战略一实施,村庄里的新产业、新业态、新门路会越来越多。”

一条小板凳,百姓和宣讲员面对面,距离近了,心才容易靠近。十次同百姓面对面的宣讲,制作成十期电视节目。宣讲员、专家学者、十九大代表来到了最基层的村民家门口、生产车间、办事大厅,结合不同的场景设置相应的主题。在这里,这些高水平的基层宣讲员是老百姓的特殊“翻译官”。

兰建平说:“对宣讲员来说,必须对十九大报告要学深悟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而不是把一段一段文字加以背诵。另外,在面对面解释、宣讲过程中,‘你的问题我的分享’,他的问题他会现场问你,他那些关注点你能不能跟他分享。其实我并不能保证我的回答一定能让他满意,但至少我这种分享非常平等。”

平等、分享,或许就是十九大精神基层宣讲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法宝之一。

牛夏是北京植物园里的一名园艺师。2011年,世所罕见的巨魔芋开花奇观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出现在北京植物园。这株在中国开出奇花的巨魔芋正是出自牛夏之手。巨魔芋开花不仅仅停留在观赏价值上,它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从十一月中旬开始,这个每天跟花草和泥土打交道的姑娘多了一个身份,北京市十九大精神百姓宣讲团成员。今天,她和团里的其他成员正在马连道红莲社区为这里的居民宣讲十九大精神。

牛夏说:“(2013年)这次开花我用的就是大凉山白魔芋的花粉授给我们的巨魔芋,实现了国内首次巨魔芋结果,这个成功可以帮助到山区种植魔芋的农民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收入。心情非常的振奋,因为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把小魔芋变成解决西南山区整体贫困的大产业,让它成为当地政府精准扶贫的好项目。”

她说:“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这些话我觉得就是为我说的,为我们园林工作者说的。”

牛夏热情地讲述着她和植物的故事,她对自然与生命的珍爱、对梦想执着的追求,感染和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去年,牛夏模拟热带雨林系统,建造了国内体量最大的,植物种类最丰富的热带雨林景观缸,在这个缸里,密集栽植了6000多株植物,有明显的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

北京西城区马连道红莲社区居民崔秀芹说:“他们是讲自己的事,所以非常接地气,而且老百姓爱听,听得进去。用自己的情怀,把这个情怀种到我们老党员的心理,同时也种在年轻党员的心里,我觉得太好了。”

这支十九大精神百姓宣讲团里的奇人不只牛夏一个,还有为2014年北京APEC制作国礼的大国工匠孟剑锋;曾经获得22枚金牌,6次打破世界纪录的残疾人运动员刘玉坤;还有昆曲一级演邵天帅、天坛医院脑外科主任医师万伟庆、海淀法院中关村法庭的法官陈昶屹,等等。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所讲都是自己或身边真实的故事。不是句句点到十九大报告精神,却是每个故事都能把十九大报告精神清晰地照进现实:工匠精神、自强不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等。

党的十九大报告洋洋洒洒3万多字,确立了新时代的指导思想,描绘了宏伟蓝图,做出了战略部署。要让这3万多字在百姓心中落地生根,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

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花园村曾被评为北京最美的乡村,拥有花卉苗木种植450亩,是远近闻名的苗木花卉专业村。这两年,响应国家和北京的发展规划,京沈高铁怀柔南站将落户花园村,中影集团怀柔影视基地也已经在这里落户,村里原有的花卉苗木产业不得不做出部分牺牲。

在几天前花园村基层党校的十九大精神宣讲课上,一位村民给两位宣讲员提出了这个问题。

北京怀柔区百姓宣讲团宣讲员董有瑞安慰村民:“咱们面对现在的困难和难题,别泄气,别担心,别老坐在这儿发愁,怎么办呢?十九大说农村的精神,把它吃透,政策就是答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党中央把我们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摆在重要位置,所以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社会的短版,现在我们分析拿出这些政策,肯定政策要配套跟上,咱们要注意观察,注意把政策用到头,用到位。” 

虽然一时还没有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案,但是宣讲员关于十九大报告中农村发展战略,和党中央对农村工作重视程度的讲解和阐释还是让村民们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一些。

让十九大精神在百姓心里真正落地生根,回应关切的宣讲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功夫。从11月中旬开始,全国各地都在广泛开展面向基层的宣讲活动。

在山东滕州,上千名基层干部带头在田间地头为农民们宣讲。

在福建,福建日报新媒体中心推出了全新互动H5——“学习十九大精神,你有我懂得多?不服来战”网络版知识竞答,让网友们在娱乐中学习十九大精神。

在重庆,十九大代表、重庆沙坪坝区团结社区党委书记杨春敏和十九大代表、独臂刑警陈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百姓和身边的同事诠释十九大精神。

在宣传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全国各地不同人员构成,不同形式的宣讲小分队活跃在企业、机关、农村、校园、社区、军营……

在陕西延安,一支由延安大学的大学生组成的大学生宣讲团也在活跃着。他们在校园、农村、和延安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结合着自己的体验,从年轻人的视角为村民、游客讲述着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

延安大学大四学生姚赛说:“作为一名延大的学生,在这片充满红色情怀的土地上,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节目中我们看到,各地各部门都结合实际,采取各种宣传形式,创新方式方法,力求在学懂弄通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给公众讲生动讲清楚讲明白,让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落地生根。这样,才能增强宣传的实际效果,让人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实现十九大绘就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