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 20180201 底清账明 确权到户
在农村,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集体资产人人有份。可是,什么是集体资产,又是什么人有份呢?可能就有点说不明白了。实际上,集体资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比如土地、厂房和其他非经营性资产。目前,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总量规模庞大,各类账面资产3.1万亿元,大体上全国平均每个村是550多万元,东部地区的村有近千万元。这些资产如果不盘活整合,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不尽早确权到户,就存在流失或者被贪占的危险。因此,2015年,国家在29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为期三年,到2017年底结束。那么,这项改革是如何推进的,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赵修德今年65岁,从2000年以来,有15年的时间,他一直在上访。赵修德所在的东南村,是山东省昌乐县规模最大的城中村,也是出了名的乱村。因为城市的发展,到2006年,村里的所有耕地都被征用了,村办企业到2008年也全垮了。村里的资产去了哪里,一直没个说法,因此村民很不满意,多年上访。连续九年,这个村“两委”换届都无法进行,一到年底,村民就去干部家里堵他们。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说:“(通过)东南村这个案例,说明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下来,集体经济确确实实原来是留下一笔财产,而老百姓在这过程中感觉没有获得这种收入,当然心里就犯嘀咕。”
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2015年确定在29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山东省昌乐县名列其中。改革不是个轻松的事,当时,昌乐896个村,谁也不愿意搞试点。
山东昌乐县经管局局长黄军清表示:“好的村认为没有必要改,差一点的村担心捅娄子不敢改,一些穷村认为没的改,是瞎折腾。应该说大家都有顾虑。”
这项改革关系到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必然会遇到各种深层次矛盾和复杂问题。全县896个村,每个村的情况各不相同,改革从哪里入手呢?经过反复考虑,昌乐县最终选择了规模大、矛盾多的东南村,作为破冰试水的突破口。
2015年,东南村里来了一支专业的评估队伍,他们拿着工具,在村里到处测量。山东昌乐县宝都街道东南村党支部书记杨进增告诉记者,这是村里专门从潍坊市请来做清产核资的,做完以后把评估报告,给每家每户都发下去。对这个评估有意见的,评估公司来解释。
通过这次评估,东南村摸清了家底,村里的六处房产和地上附着物,按照市值估算,价值为4000多万元。家底摸清了,接着就要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就是搞清楚这些资产,到底谁有份。这是改革当中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一个环节。山东昌乐县宝都街道农村产权改革办公室主任张文彬说,(东南村的)老百姓光是姓就有120多个,姓氏多就是村情复杂。
情况这么复杂,现有的法律法规,有时也找不到依据。那么,这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到底怎样界定,才能让群众认可呢?当时,从县里到村里都是绞尽了脑汁,最后他们订了这么一条原则——“有法依法、有规依规、无规依民”,这个原则,也成为昌乐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按照这个原则,东南村先由村民代表和党员推荐,形成了51人的成员资格认定小组名单,然后逐家逐户征求意见,签字确认。赵修德也在这份名单当中。
名单确定后,51人小组开始了艰难的界定成员的工作。他们规定,对于群众提出的质疑,任何个人不得答复,统一由小组集体研究商讨后,进行书面答复,并予以公示。田强是九十年代因为读书,把户口迁到了东南村,他在这里已经生活了20多年。这次村里搞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他也很动心,但是小组集体研究后,认为他不具备成员资格。
51人小组认为,东南村1980年分村的时候,当时带着土地分过来的老村民,和他们的子女、后代,应该认定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村之后像田强这样,不是因为婚姻关系迁入的,是没有生产资料的空挂户口,不能认定为成员。而像田强这样的空挂户,在东南村有1200多人。答复公示之后,绝大多数村民接受了认定结果。
在这份东南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办法中,详细规定了12种可以认定为成员的情况,和3种不能界定为成员的情况。这之中很多都是从村里实际出发,制定出来的。
村民张志纯是纯女户,有5个女儿,二女婿是他招上门的女婿。30多年来,张志纯和二女婿董奎忠一直生活在一起,关系融洽。这次村里界定组织成员时,虽然董奎忠不是老村民,户口迁过来时也没带地,但51人小组一致认为,应该给董奎忠算上一股。像董奎忠这样情况,村里还有不少,所以51人小组就把养老女婿这条写进了认定办法中。
东南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探索中不断推进,到2015年底,全村有1818人被界定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村里的4000多万经营性资产全部量化到人,确权到户。村里成立了经济股份合作社,村民也拿到了股权证。赵修德一家四口占了四股,一共78596元。2016年底,他第一次拿到了集体资产的分红。
通过改革,东南村摸清了家底,明晰了产权。村民的财产权利有了保障,心里也踏实下来。这两年,村里没有一人上访,在今年东南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村支书杨进增、村委主任闫相文都是高票当选。这段时间,县里棚户区改造,东南村有四五十户人家要拆迁,搁以前这是要说破嘴跑断腿的事,现在村民的工作一做就通,大家都很配合。
东南村的探索,为昌乐县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明了路径,提供了好的经验和方法。在东南村改革的基础上,昌乐县及时总结,形成了涵盖所有关键环节的21个制度文件,使其他村的改革有章可循。到2017年底,昌乐896个村,有890个村完成了改革。在这个集体资产信息化系统中,890个村的资金、资产和资源情况,一目了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股权信息、分红情况也是清清楚楚。同时,在这个系统中,还能看到每个村的每一笔开支和财务往来。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昌乐的东南村从出了名的上访村,变成了现在的和谐村。在其他的试点地区,改革的力量也正在显现。上海闵行区是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改革中,它先行一步,所有村在2015年之前,已经全部完成清产核资和成员认定。近三年来,他们积极探索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六项权能,继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2016年,闵行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计分红6.48亿元,人均4727元。截至2017年底,全国29个试点县集体资产总额1319.7亿元,比改革前增长17.2%。
张红宇表示:“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让老百姓有获得感、参与感、幸福感。特别是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国农村的公有制基础得到了夯实。我们讲两步走,到明年,用三年时间完成清产核资的工作,用五年时间发展壮大股份合作制经济,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使中国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对于农村来说,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制度创新。在一些试点地区,确实让农民有了心气,让乡村发展有了底气。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对于农村改革中的这块硬骨头,还是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还是要尊重民众意愿,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能搞一刀切。着眼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着眼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着眼于完善乡村治理结构,着眼于乡村振兴,眼光放远,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是中央的要求,也是民众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