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春节“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的活动上,老字号的柜台前都挤满了人,都是拎着大包小包回家,看来大家对中华老字号的商品都挺喜欢。中华老字号可不是随便叫的,专指的是那些年代久远,声誉良好,还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老商号、老品牌。我国现在一共有1128家老字号,分布在20多个行业里。中华老字号“老”的魅力在哪里?如何把“字号”一代代传下去?又如何与现代的生活和审美结合,更好地让新生代喜闻乐见呢?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些和中国传统技艺、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老字号。
扇子既可以在炎炎夏日给人们带来清凉,也可以成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品。在杭州有一家144年历史的做扇子的老店,到现在还开着。它就是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前身是创始于1875年的王星记扇庄。王星记是一家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扇子的中华老字号,它的制扇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孙亚青在王星记工作已经44年了,在她制作过的扇子当中最复杂、最难的就是拉花檀香扇——松鹤延年。
孙亚青说:“它是线条的形式和镂空的形式,看上去就很通透,但是越通透线条越长,拉花的难度就越大。手跟工具,跟我们的扇子一定是垂直呈90度,如果不垂直下面会走形,或者上面走形,垂直要求就更高了。因为做拉花的时候,要通过菱形、圆度、弧度很自然地把它圆过来。”
制成松鹤延年这把扇子一共需要38道工序,拉花算是靠后的工序。拉这些扇叶上或大或小的孔,如果一个动作没按照传下来的规矩办,图案就会变形。不但之前所有的工序都白费了,连名贵的檀香原料也白费了。而这把扇子有32片扇叶,也就是说拉32片扇叶上每一个孔的每一个动作都不能走样。144年许多事情都改变了,但是王星记的制扇技艺却没有变。他们一直秉承着“精工出细活,料好夺天工”的祖训,使得传统的制扇技艺被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
百年老字号就像是一棵百年老树,如果说恪守传统能让这棵老树的根深入土壤,风吹雨打依然稳固,那么融合创新就是能让这棵老树枝繁叶茂的阳光雨露。
杭州的西泠印社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成立于1904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研究篆刻的社团,同时也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人们通常所用的印章只有2厘米左右,而篆刻就是要在这方寸之间把书法和镌刻相结合,既要达到技术,还要达到艺术。
童衍方是西泠印社的副社长,从十六岁开始学习篆刻,到现在已经近六十年了。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在继承传统篆刻以外,还不断融入自己新的见解,不断地发展着篆刻。
而要让传统的技艺和艺术一代代传下去,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人愿意学习才行。这些“老字号”不仅保留着传统师父带徒弟的教学方法,还在工作区内设立了体验区请大家走进“字号”里去体验。或者主动走出“字号”,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教学,给更多的篆刻爱好者提供学习的便利。
不仅如此,西泠印社对外出版的书籍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前西泠印社出版了很多面对专业人士的书,现在还出版一些适合零基础、小朋友看的书。
在西泠印社一代代人的努力下,现在喜爱篆刻的人越来越多。
“老字号”要发展,既要吸引更多的人感受到传统的魅力,同时也要结合当代的审美和需求进行理念和技术上的创新。
西泠印社集团是杭州2022年亚运会的成员单位,他们正在探讨的是如何做出既能突出西泠印社篆刻这一特色,又能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可是传统的一方和创新的一方首先在是否使用篆刻常用的篆书字体上理念就不一致。
吴莹17岁就进入西泠印社成为社员,一直从事篆刻,到现在已经42年了。周一帆年龄也就三十出头,是西泠印社下属文创企业的设计师,学的专业是工业设计。天壤之别的理念,源自于他们各自不同的背景,更来源于对传统和创新不同的追求。
那么当传统与创新理念上不一致的时候,又该怎样融合呢?
西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恩清说:“我觉得最好就是从产品的角度去融合,产品走向生活。随着使用者年龄、阅历的增加,对老传统又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我们在做解释的过程,相信他慢慢也会理解这么一个解释。”
西泠印社出品的一款文创产品叫龙凤柱,它的造型是从经典的印笼中提炼而来,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
西泠印社的文创产品五年间推出了一千多个,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欢。不少产品就是这样在传统与创新的理念交锋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产生的。老字号这棵百年大树在恪守传统中牢牢扎根、在融合中不断创新,但要枝繁叶茂,还离不开一颗匠心的呵护。
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华老字号品牌之一,成立于1956年。钟连盛15岁进入北京珐琅厂开始学习景泰蓝制作和原创设计,四十多年来他设计出来最大、最难的就是《中轴盛景图》。实物高4米,长18.2米,一共由72块一米见方的景泰蓝板组成,表现的是北京中轴路上永定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著名的建筑。
钟连盛说:“这么大的体量是景泰蓝这么多年的一个创新。我们叫火里求财,工序从打胎开始,掐丝、焊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每一个细小环节出了问题,保证不了最后的精品,所以真是工匠精神完美的诠释。”
罗淑香是北京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技师,她的工作是给景泰蓝上釉料,行话叫点蓝,她做这项工作已经四十多年了。
罗淑香说:“以前没有见过,因为面积太大,容易崩蓝。一般从点蓝第一遍到成活最少得三次,如果出现意外的情况,也许四次、五次。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就得反复烧制,直到烧好为止。”
不论是制扇技艺中的一丝不苟,还是对篆刻艺术的不断提升,抑或是制作景泰蓝时的精益求精,都体现了从业人员一颗追求完美的匠心。
老字号是时光磨出来的,匠心也是要用时光去磨的。精益求精,精雕细琢,锲而不舍,始终如一,才能成就一件作品,一颗匠心,一个悠久的品牌。同时要把老字号的招牌擦得更亮,不仅要把“老”的元素代代传承下去,把传统技艺和文化保存下来,也要有创新和发展。活在时代里,而不是历史中,老字号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在市场中生存,老字号才能活下去,而不是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