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建筑乍一看是老厂房,但走进去您会发现却是一个艺术馆。最近这几年,越来越多的老厂房华丽转身,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这些老厂房是工业遗存,更是城市文化记忆的一部分。相比于过去的一拆了之盖新楼、一租了之做仓库,现在通过精心定位、重新打造,很多老厂房已经成了香饽饽,引领消费新趋势,人气也再次旺了起来。
798文化艺术区是北京的新地标,每天都有众多喜欢文化艺术的人来这里打卡,这个当代艺术展就吸引了很多粉丝。
像这样的当代艺术展,在北京市朝阳区798文化艺术区每天都能遇到。798以“文化、艺术”为内核,在这里常驻文化艺术类机构有285家,2018年文化交流活动达到了1280场。据不完全统计,艺术品销售额超过了40亿元。不仅如此,这里还有特色的咖啡店、酒吧、创意品店100多家。如今和游长城、吃烤鸭齐名,逛逛798,看展览、买艺术品、甚至专门来喝杯酒、吃顿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消费新时尚。2018年,798园区的中外到访人数超过808万人次。
越来越火的798文化艺术区,其实是由原北京798电子厂的老厂房改造而成。2000年左右,伴随北京工业外迁和企业布局调整,798电子厂部分厂房被闲置。经过探索,找到了文化艺术区的新定位。20年左右的时间,通过不断改造和调整,这片当初几乎无人问津的老厂房,蜕变成了现在的文化消费新地标。
事实上,随着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工业退出城市,越来越多失去了生产和经济效益的老厂房被闲置。如何处理这些老厂房,是很多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
对老厂房最开始在我国很多地方大多都是干脆一拆了之,另起高楼。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却有很多对老厂房成功改造再利用的案例。比如:以煤炭和钢铁为基础的德国鲁尔工业区,蜕变成工业文化新地标;以轻工业和手工作坊扎堆的美国纽约苏荷区成了文创园等。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和理念进步,我国越来越多的地方不再是把老厂房拆了搞房地产,而是作为城市工业遗存和文化记忆的一部分,努力再利用、挖掘新潜力、谋求新发展。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理念。
有着丰富老厂房资源的北京市老工业基地,798所在的北京朝阳区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老厂房改造再利用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方面是地理位置,随着发展,这些地方很多已经不再是最初的城市边缘地带,而成为新的消费人群密集地;另一方面,老厂房自身具备体量高大、结构牢固、空间宽敞等特点,又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具有很强的再利用可能性。当年,进驻798的艺术家们就是看上了这些优势。
近日,国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明确鼓励老旧工业厂区改造成为新型消费载体,可以说,为如何更好利用老厂房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和选择。
事实上,老厂房如何焕发新活力,成为消费新场所,各地也一直在因地制宜做着探索。
在浙江杭州,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杭州近现代工业的发源地——浙江杭州大运河边拱宸桥区域,围绕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出中国扇、刀剪剑、工艺美术三大以传统手工艺为主题的博物馆群。在这里不仅可以观摩传统技艺,访客还可以跟大师一起体验现场制作。
现在这个博物馆群及周边已经形成了文化旅游的集聚效应,今年1到7月,参观数量就达到131.9万人次,带动区域旅游收入达到5500多万元。
不仅是浙江杭州,这里曾经是全国最大的机绣品生产厂家之一“青岛刺绣厂”的所在地——青岛市市南区南京路100号,现在也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网红地。2018年,这里的文化消费类收入达到了2亿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827元,比2013年增长43.4%,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2%。经济越发展,文化消费占的比重就会越大。不少老厂房都在针对旅游、文化消费的巨大市场下功夫。
不单单是旅游和文化消费,在湖北武汉,老牌服装企业爱帝集团的老厂房,已经蜕变成以定制和设计为特色定位的红T时尚街区,主打定制消费的新模式。
这是入驻其中的一家女装店铺,定位就是为130斤以上偏胖的女性顾客个性化设计定制服装。正在试衣服的段女士是这家店铺的老顾客,她说大多数服装包括很多大牌,都是工厂流水线生产的标准尺码,以前很多时候只能凑合着穿,现在日子越过越好,穿不能再凑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穿出独特的设计和美。
随着经济发展,百姓需求提高,消费也跟着升级,这就要求供给端也必须跟着改革。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在红T时尚街区,从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的需求端出发,从事女装、男装、婚纱、珠宝、礼服等定制和设计的商家都有着铁杆儿“粉丝群”。
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到的,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无论是北京的798等主打文化、旅游,还是武汉红T时尚街区聚焦定制、设计,都是抓住了这个主矛盾。新需求意味着新消费,新消费决定着新市场。归根结底,老厂房改造做什么,定位上必须也从主要矛盾上下功夫。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把老厂房改造成新的消费场所,这个过程,要避免一窝蜂和低水平同质化竞争。改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定位是否因地制宜和区别化。比如节目前面提到的武汉红T时尚创意街区,基于业主方多年的服装行业经验;798成为文化艺术区是位置距离中央美院比较近,才有了最初的艺术家聚集;杭州运河边的以传统手工艺为主题的博物馆群利用的则是运河申遗的外溢效应。
定位确定后重要的是坚持。商铺引进,不是价高者得,而是定位符合者来,引得来还要留得住、服务好。比如在主打定制和设计的武汉后红T时尚创意街区,外观上精心改造,保留标志性的烟囱、红墙,锅炉房变成了时尚发布厅,原来楼与楼之间的空地重新改造,架起大型的秀场、建起了设计师公寓等等。但更重要的是,业主方爱帝集团共享了自身多年积累的智慧设计、智能制造等各方面资源,打造了帮助设计师设计落地、推向市场的梦工厂等公共服务平台。
那么,老厂房改造,是不是以市场为主导,因地制宜、精准定位,同时作为经营主体的企业业主方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发挥主体作用就可以了呢?记者走访了多家已经改造和正在改造的老厂房及所在地的政府部门。探索表明,包括整体规划定位、相应厂房改造要求和验收,特别是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配套、相应产业政策支持等方面,都是老厂房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因素,而这些必须由政府发挥作用。
随着城市的发展,今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厂房退出历史舞台,走向新生。无论是变身为文创园、博物馆,还是剧场、餐厅,或者是其他的用途,以往的经验表明,老厂房要想成功蜕变,还需要政府、企业等各方遵循市场规律,因地制宜,协调好供求,服务保障也要跟得上。老厂房变废为宝,让城市的老记忆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它带来的不仅是人们新的生活空间新的消费方式,更是一个地方寻求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