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5日新闻联播文字版

20240625今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 嫦娥六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丁薛祥在北京观看着陆回收情况
  • 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央视快评】向着航天强国目标勇毅前行
  • 习近平将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
  • 凝聚创新合力为建成科技强国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 李强出席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 李强出席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外国工商界代表座谈会
  • 李强会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在京举行审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国境卫生检疫法修订草案、会计法修正草案等赵乐际主持
  • 丁薛祥在全国科技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锚定战略目标抓好重点任务确保如期建成科技强国
  • 全国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
  • 长江中下游强降雨持续各地全力防汛救灾
  • 国内联播快讯
  • 国际人士高度评价嫦娥六号任务
  • 以军称“接近”瓦解哈马斯拉法旅巴武装称打击拉法以军阵地
  • 俄称击落乌军176架无人机乌称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形势严峻
  • 国际联播快讯
  • 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

以下为详细的文字版全文:

嫦娥六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丁薛祥在北京观看着陆回收情况

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20年来,参与探月工程研制建设的全体同志弘扬探月精神,勇攀科技高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你们作出的突出贡献,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

习近平强调,希望你们乘势而上,精心开展月球样品科学研究,接续实施好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向着航天强国目标勇毅前行,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再立新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嫦娥六号任务返回器着陆回收情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在现场宣读了习近平的贺电。

嫦娥六号任务自发射后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首次获取月背的月球样品,并搭载4台国际载荷,开展了务实高效的国际合作。

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今天(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13时57分左右,嫦娥六号返回器在降至距地面约10公里高度时,打开降落伞,完成最后减速并保持姿态稳定,随后准确在预定区域平稳着陆。

作为中国迄今为止最复杂的探月任务,嫦娥六号实施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工程创新多、风险高、难度大,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并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完成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节点。

按计划,回收后的嫦娥六号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处理工作后将空运至北京开舱,取出样品容器及搭载物。国家航天局将择机举行交接仪式,正式向中国科学院移交月球样品,后续开展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相关工作。

【央视快评】向着航天强国目标勇毅前行

本台今天(6月25日)播发央视快评《向着航天强国目标勇毅前行》。

习近平将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中方将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等系列活动。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凝聚创新合力为建成科技强国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前进方向。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建成科技强国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建设科技强国是全党全国的共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国际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鼓励自由探索,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

以深化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一定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李强出席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国务院总理李强25日上午在大连出席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李强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重要关口。我们要正视世界经济面临的增长困境,以更高远的视野、更宽广的胸襟来对待发展问题,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在共同做大蛋糕中寻求自身合理利益,开辟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

李强指出,这些年,中国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动能。中国新产业的快速兴起,顺应了全球科技革命、绿色发展的大势,根植于自身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人力人才资源、多样化应用场景等独特比较优势,有力支撑了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为各国企业创造了更大合作空间。

李强强调,我们要始终把握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大方向,开辟未来经济发展的广阔蓝海。一是深化科技交流合作,为科技创新营造开放、公正、非歧视的环境。二是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共同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三是维护开放市场环境,摒弃阵营对立,反对“脱钩断链”,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引导推动全球化健康发展。四是促进包容普惠发展,统筹好发展和治理,努力让创新成果造福更多国家和人民。

致辞后,李强就中国经济及新兴产业等回答了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的提问,强调坚持固本培元,增强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能力,打好政策“组合拳”。

波兰总统杜达、越南总理范明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名各界代表出席。

李强出席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外国工商界代表座谈会

国务院总理李强25日在大连出席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外国工商界代表座谈会。

李强介绍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他表示,我们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既立足当前精准施策,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着眼长远集中政策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我们有信心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也有能力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

李强指出,发展经济必须筑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我们注重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发挥比较优势中塑造竞争优势。中国产品之所以有竞争力,绝不是“补”出来、“保”出来的,而是在公平竞争的赛道上一步步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坚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下大力气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将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各国投资者提供更多机遇、更好环境。欢迎大家投资中国、深耕中国,共享中国高质量发展红利。

座谈会由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主持,来自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名工商界代表参加。与会工商界代表发言并提出建议,表示外国在华企业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赞赏中国政府为改善国内营商环境作出的努力,支持并将积极参与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将继续在中国投资兴业,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李强会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

国务院总理李强25日在大连会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

李强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找到新的增长动能尤为关键。未来产业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活跃力量,中国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就是要通过人工智能的广泛赋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动力。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我们要坚持开放胸怀,深化互利合作,携手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前沿。希望世经论坛继续发挥积极影响,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

施瓦布表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加强国际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世经论坛致力于继续同中国开展紧密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在京举行审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国境卫生检疫法修订草案、会计法修正草案等赵乐际主持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赵乐际委员长主持。

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宪法法律委副主任委员黄明作的关于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会议听取了宪法法律委副主任委员丛斌作的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会议听取了宪法法律委副主任委员袁曙宏作的关于国境卫生检疫法修订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会议听取了宪法法律委副主任委员徐辉作的关于会计法修正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会议听取了丛斌作的关于授权国务院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暂时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的决定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会议听取了宪法法律委副主任委员沈春耀作的关于金融稳定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

会议听取了徐辉作的关于学前教育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

会议听取了沈春耀作的关于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

会议听取了宪法法律委主任委员信春鹰作的关于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

会议听取了宪法法律委副主任委员王洪祥作的关于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

受国务院委托,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作了关于提请审议批准《〈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四次会议第4/3号决定对〈关于汞的水俣公约〉附件A的修正》的议案的说明。

受国务院委托,外交部副部长邓励作了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引渡条约》的议案的说明。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作了关于2023年中央决算的报告。

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宏才作的关于2023年中央决算草案审查结果的报告。

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侯凯作了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郑备作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晓超作的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

会议还审议了有关任免案等。

丁薛祥在全国科技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锚定战略目标抓好重点任务确保如期建成科技强国

6月25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科技委员会主任丁薛祥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丁薛祥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锚定战略目标,抓好重点任务,确保如期建成科技强国。

丁薛祥强调,要以新型举国体制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科技创新注入动力活力,加快解决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支撑,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以开放合作携手世界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

刘国中主持会议,李干杰、张国清、铁凝、陈武、王光谦和陈竺、王志珍、韩启德出席。

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北京市、湖南省、陕西省、深圳市、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全国科技大会代表、两院院士大会代表参加会议。

全国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

今天(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记者今天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我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明显成效,全国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

自然资源部表示,目前我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约45%,这个指标的下降意味着土地的含金量更高,产业用地结构持续优化。目前,全国新一轮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正在北京等43个城市稳步进行,已累计认定低效用地169.55万亩,启动实施再开发136.15万亩。

最新数据显示,全国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耕地面积达到19.18亿亩,约占国土面积的13%,牢牢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目前,我国还首次在国家层面建立了与耕地保护任务直接挂钩的考核经济奖惩机制,推动南方省份有序恢复一部分流失的优质耕地。

长江中下游强降雨持续各地全力防汛救灾

目前,南方多地强降雨仍在持续,各地紧盯关键节点,全力防汛救灾,保障生产生活秩序。

今天(6月25日),浙江局部地区暴雨持续,部分山区农村公路坍塌冲毁严重,当地正组织抢修清理,争取尽快恢复交通。江西局地暴雨,途经江西省内杭昌高铁、合福高铁、沪昆高铁部分旅客列车停运,已购票旅客可免费办理退票手续。

长江干线水位快速上涨,沿线水库加快腾库,三峡水库今起增加出库流量。浙江新安江水库将泄洪闸数从5孔增至7孔,受其影响,建德、桐庐、富阳三地截至下午2时,已累计转移安置群众超1.6万人。 

前期因暴雨中断的沪昆铁路贵州西段经铁路部门连日排险,今天已恢复通行。湖南国省干线公路灾毁阻断22处,已抢通17处,还有5处正在施工。安徽黄山还有18个村组供水中断,当地一方面加强村民用水供给,一方面积极抢修。

截至今天8时,全国35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3条河流超保证水位。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多个工作组分赴长江中下游及东北地区协助指导地方进行防汛抗洪。乌苏里江及松花江流域因前期降水,目前15条河流仍超警,当地加强水情监测和堤防巡查。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对湖南、浙江、安徽、江西维持三级防汛应急响应。今天,启动针对黑龙江省的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国内联播快讯

审计署发布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

今天(6月25日),审计署发布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2023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107416.7亿元、支出总量149016.7亿元,赤字41600亿元,与调整后的预算持平。

前五个月我国冷链物流保持平稳增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6月25日)公布,1—5月,我国冷链物流总额为2.76万亿元,同比增长4%,生鲜电商、农村寄递等冷链物流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0%左右。冷链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今年前5个月,冷库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长超过12%。

全国首张林业经营收益权证在江西颁发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全国首张林业经营收益权证近日在江西资溪颁发,这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又一创新举措。林业经营收益权包括林下经济、林业碳汇、湿地资源等非木质化利用经营收益权,经营者可提交登记申请,依法办理质押登记。

截至2023年底我国注册船员近200万人

今天(6月25日)是第14个世界海员日,今年世界海员日的主题是“海上安全,分享您的最佳提示”。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发布的《2023年中国船员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注册船员人数超过198万,船员总体规模较十年前增长50.6%。

“西电东送”通道重点变电站扩建工程投运

昨天(6月24日),“西电东送”通道重点变电站河北邢台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扩建工程顺利投运。扩建后,变电站变压器总容量从600万千伏安增长至900万千伏安,满足京津冀等地330万户城镇居民迎峰度夏期间的日常用电。

“极地”号破冰调查船在广州命名交付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调查船“极地”号昨天(6月24日)在广州正式命名交付。“极地”号全长89.95米,设计航速15海里每小时,总吨位4600吨,具备空、天、海、冰、潜综合一体化科考能力,计划今年下半年开始承担科考任务。

国际人士高度评价嫦娥六号任务

国际人士表示,嫦娥六号成功完成月背之旅,是中国航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对推进人类探索太空事业也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期待与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进一步展开合作,共享发展成果。

多国媒体关注嫦娥六号探月任务

多国媒体密切关注嫦娥六号完成探月任务,成功返回。

路透社报道说,中国嫦娥六号返回器今天(6月25日)成功着陆,中国由此成为首个从月球背面携带样品返回的国家。中外科学家们将对这些样品进行仔细分析,他们相信这将更好地探索地球、月球、太阳系的形成。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说,中国的嫦娥六号成功完成了首次从月球背面采集样品的历史性任务。中国迈出了太空探索的重要一步。

法新社今天报道说,中国探测器今天结束了53天的技术复杂的任务,携带着来自月球背面的土壤和岩石样品返回地球,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中国的探测器带回了首批来自未被探索的月球背面的样品。科学家们热切期待这些样品可以解答有关行星形成的关键问题。

以军称“接近”瓦解哈马斯拉法旅巴武装称打击拉法以军阵地

以色列国防军24日称,以军继续在加沙地带多地开展针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目标的打击行动,23日晚打死了1名哈马斯武器研发项目的高级别成员。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哈莱维24日称,以军“接近”瓦解由4个营组成的哈马斯拉法旅。

巴武装派别24日称,在加沙地带南部拉法多地通过导弹、迫击炮打击以军阵地,同时对内察里姆走廊的以军士兵和车辆发动袭击。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主任专员拉扎里尼24日表示,由于人为原因,加沙地带的饥荒已经到达灾难性程度。

此外,黎以紧张局势仍在升温。据黎巴嫩国家通讯社24日报道,黎东部贝卡谷地当天遭到以军机多轮袭击,黎方1名民防人员受伤。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称,对黎以边境以军部署点进行了打击。

俄称击落乌军176架无人机乌称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形势严峻

俄罗斯国防部24日称,俄军在各个战线上击退乌军十多次反攻,并发动多次攻势,打击乌军人员、弹药库等目标。俄军防空系统拦截了6枚美制陆军战术导弹、4枚“爱国者”防空导弹等,并击落乌军176架无人机。乌克兰武装部队称,过去24小时,前线发生了上百次交战,俄军继续向多个方向进攻,其中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形势最严峻。波克罗夫斯克当天还遭到俄军导弹袭击。在库皮扬斯克地区,乌军抵御了俄军多次进攻。

欧盟公布新一轮对俄制裁俄称将采取报复措施

欧盟24日公布新一轮对俄制裁措施,包括禁止使用欧盟港口转运俄液化天然气等。俄外交部副部长格鲁什科当天表示,欧盟企图通过制裁扼杀俄罗斯经济,但结果适得其反。他还强调,俄方将对此采取报复措施。

国际联播快讯

联合国强烈谴责俄恐怖袭击事件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4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23日发生在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的恐怖袭击事件,并向遇难者家属、俄罗斯人民和政府表示慰问,祝愿伤者早日康复。

塔斯社今天(6月25日)援引当地相关部门的消息报道说,23日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恐袭遇难人数已经升至21人,另有45人受伤。

德国6月商业景气指数继续下跌

德国智库伊弗经济研究所24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德国6月商业景气指数连续第二个月下跌,从5月的89.3降至88.6。伊弗经济研究所所长菲斯特当天在一份声明中指出,德国经济目前较难摆脱停滞。

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

渤海明珠,新潮涌动。新时代新征程上,天津勇担使命、开拓进取,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今天(6月25日)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