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8今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
- 2025年溯源新思想论坛在杭州举行
-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国家财力基础进一步壮大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 全国已累计帮扶超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 上半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
- 长江流域珍稀水生物种保护取得新进展
- 华北多地强降雨持续各地加紧抢险救灾
- 国内联播快讯
- 俄称打击乌补给站乌称在多方向击退俄进攻
- 巴方称以军继续轰炸加沙地带东部和南部
- 国际联播快讯
以下为详细的文字版全文: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
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在浙江工作时对文化就有着深刻的思考与实践,他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列为“八八战略”重要内容,部署实施了文化大省建设“八项工程”,为浙江文化建设构筑起“四梁八柱”。二十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实施“八项工程”,文化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文化已经成为浙江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强劲动力。
今天的浙江,每天有百万游客来到良渚遗址、西湖、杭州国家版本馆等文化地标,感受中华文明的璀璨;今天的浙江,平均每天超1000场各类演出,吸引大批青年观众走进剧场;今天的浙江,近1.4万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构筑起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家园;今天的浙江,DeepSeek、游戏科学、宇树科技等,为文化和科技融合注入澎湃动能。
之江大地,文脉绵延、百花齐放、创新涌动,这些都源于二十年前,浙江启动实施的文化大省建设“八项工程”。
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履新浙江。当年11月,他在杭州调研的第一站就选在了西湖。当时,西湖正开展综合保护工程,可是对于历史遗存、文化景观、旅游设施的拆与建却陷入了两难。
从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建设到良渚遗址保护,从浙江美术馆落成到永嘉昆曲传承……在深入调研过程中,习近平同志敏锐意识到文化在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他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实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如果不能迅速建立自己的文化优势,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
2003年7月,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省域发展顶层设计“八八战略”,“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成为其中重要内容。
方向已经确定,如何落实?2004年,习近平同志亲自带队,围绕文化建设展开调研——从文物、名城、文化遗产保护到影视、动漫等文化产业发展,从农村文化生活到城市社区文体活动,再到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通过多轮高层次、大规模的调研,一张文化大省建设的蓝图在他心中逐渐成形。
2005年7月28、29日,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召开,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作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部署实施文化大省建设“八项工程”。
从提升公民素质到打造文化精品,从文化研究到文化保护,从发展文化产业到巩固文化阵地,从文化传播到培养文化人才,“八项工程”涵盖了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文化研究工程是“八项工程”之一,习近平同志亲自担任了这项工程的指导委员会主任。在启动之际,一份特殊报告摆在他的案头——能不能汇编出版两岸故宫博物院宋画藏品?在习近平同志的关心和推动下,项目组历时五年,奔波数十万公里,将分藏于世界各地的一千多件宋画珍品全部实现数字化汇集。2010年12月,《宋画全集》出版。
此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也提上日程。从2005年到2023年,项目组总共收录了从公元前三世纪到1911年的绘画藏品12405件(套),成为迄今为止精品佳作收录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画图像文献工程,搭建起中国古代绘画、中国文化史和中国文明史学习研究的重要平台。
习近平同志亲自引领,推进“八项工程”。他总结提炼了“红船精神”、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推动文化阵地建设,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他从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高度,推动良渚遗址保护;他支持横店成为全国首个影视产业实验区、支持杭州打造“动漫之都”,促进浙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十载久久为功,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研究工程出版3900多部学术著作,59部浙产作品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农村文化礼堂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全国首创文化特派员制度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覆盖所有乡镇街道。
在“八项工程”的引领下,浙江省一任接着一任干,进一步把文化建设放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大场景中谋划推进,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向高水平文化强省迈进,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文化发展之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
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其中,对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对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
中央财政自2025年起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
2025年溯源新思想论坛在杭州举行
7月28日,2025年溯源新思想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与会嘉宾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把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纳入“八八战略”,擘画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引领浙江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的文化理念与实践,深化了对文化规律的认识,反映了理论创新的历史脉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素材。新征程上,要更加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要增强文化自觉,遵循文化规律,推动文化繁荣,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本次论坛主题是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年的回顾和总结,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国家财力基础进一步壮大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7月28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税收改革与发展情况。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税务部门累计征收税费收入预计将超过155万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将超过85万亿元,比“十三五”期间税收总额增加13万亿元,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财力基础不断夯实。
“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达到10.5万亿元,办理出口退税预计超过9万亿元,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在保障民生方面,今年刚刚结束的个税汇算与2020年初次汇算相比,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人数增长55%,减税金额由1160亿元增加至近3000亿元。
“十四五”期间,税收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税务部门创新实施一系列措施,累计为纳税人压减50%的办税资料和25%以上的纸质材料报送,97%的税费事项和99%的纳税申报事项都可以在网上办和掌上办。
同时,以法治为保障的税收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的增值税法正式颁布,绿色税制建设不断完善,适应新经济新业态发展要求的税收征管法制建设持续推进,有效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社会税法观念和维护法治公平的意识明显增强。
全国已累计帮扶超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拓展。
今年以来,脱贫地区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安排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增加到1770亿元,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截至6月底,过渡期以来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超3900亿元,支持脱贫户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经营项目。近3/4的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关系。
就业帮扶举措持续强化。分省下达2025年度稳岗就业任务,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截至6月底,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到3283.3万人,同比增长0.3%。
“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续巩固提升。脱贫家庭和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保持动态清零,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脱贫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空白点”保持动态清零。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稳步推进,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
监测帮扶质效进一步提升,各级各地持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优化监测识别方式,强化精准帮扶措施,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上半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部今天(7月28日)发布上半年全国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
空气质量方面,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8%,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全国PM2.5平均浓度为3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
地表水方面,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Ⅰ—Ⅲ类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9%,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0.4%,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长江流域珍稀水生物种保护取得新进展
长江十年禁渔目前已进入中期关键节点,在人工繁育、智能监测等一系列科技手段的支撑下,长江流域珍稀水生物种保护、鱼类资源总体恢复成效显著。
江豚是长江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近期又有两头雌性江豚怀孕。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这里已经实现了对江豚胚胎发育全过程的超声影像监测,构建了从卵泡发育之后不同阶段的影像图谱。此外,水生生物所还联合多家保护区和相关单位,建成了水生哺乳动物实时声影像智慧监测平台,构建起长江江豚“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饲养繁育”的保护体系,江豚生存环境、种群数量不断改善。目前,我国对江豚数量考察每五年开展一次。2022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相比2017年增长了200多头。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很多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科研人员持续开展珍稀野生鱼类的人工繁殖和增殖放流,赤水河珍稀物种由7种增加到9种,长江鲟、鳗鲡等11种在赤水河消失多年的种类在禁渔后重新回到人们视野中。今年,科研人员还通过放流旗舰物种长江鲟个体,构建适宜的产卵场,成功实现了长江鲟的野外繁殖实验。
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全流域鱼类资源总体恢复明显,鱼类小型化趋势得到遏制。监测显示,2021年到2024年,长江流域共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比禁渔前2017年到2020年增加36种,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
华北多地强降雨持续各地加紧抢险救灾
今天(7月28日),华北多地强降雨持续,部分地方仍有大到暴雨。中央气象台今天下午6时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各地加紧抢险救灾,力争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昨晚以来,北京普降大雨,其中密云、平谷降下大暴雨,最大降雨量达到290.5毫米,北京市今天中午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今天中午开始,密云水库加大下泄流量,并紧急组织对下游沿岸村庄群众转移安置。截至今天14时,北京全市共转移安置人员30391人。
在怀柔区琉璃庙镇西湾子村,强降雨导致群众被困,武警救援人员徒步穿越山林挺进村庄,一对一护送百余名受困群众分批向山下安全区域转移。
受强降雨影响,密云、怀柔、延庆等地的电力、通信等设施不同程度受损,相关部门全力展开抢修。目前,三地的162个通信基站已抢通,近15000户居民用电基本恢复。
河北大部降雨天气持续,其中承德、唐山、秦皇岛、保定等地有80多个站点雨量达到大暴雨级别。今天,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对河北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5000万元,支持河北做好暴雨洪涝灾害灾后应急恢复。
昨天开始,天津蓟州区出现降雨过程,部分山区降雨量超过200毫米。全区共转移安置5600多人,景区景点、农家院及民宿全部临时关闭。
水利部会商调度显示,当前,海河流域出现持续涨水过程。其中,滦河今天发生2025年第1号洪水,为2025年大江大河首次编号洪水,干流潘家口水库已启动泄洪。
中央气象台预计,今明两天,华北多地仍将有强降雨天气,同时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降雨将增多。另外,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将于30日白天在浙江三门到江苏启东一带沿海登陆,并带来明显风雨,须提前注意防范。
国内联播快讯
我国出台措施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编制
民政部、自然资源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未来5—15年人口老龄化趋势,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引导养老服务设施向需求集中区域配置并预留发展空间,涉及空间用地需求的内容及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97.9%
今年上半年,农业农村部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对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5大类1.53万个样品进行了抽检,监测合格率为97.9%。针对监测发现的问题,按照随检随报、随报随转机制,已将不合格样品信息转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及时处置。
《关于办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意见》发布
今天(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关于办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意见》,要求依法从严惩处组织性、职业性和跨境协同实施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行为,对于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以及处于犯罪链条末端、情节较轻的人员,依法从宽处理。
我国病毒性肝炎新发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今天(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记者从国家疾控局了解到,目前我国约有75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随着综合防治措施的有力推进,病毒性肝炎新发感染已得到有效控制,9个省市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率下降至1%以下。各地通过将抗乙肝药物纳入医保和基本药物目录等措施,切实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新一代《中国区域地质志》发布
今天(7月28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代《中国区域地质志》正式发布,这是我国编制的第一部全国综合地表与深部、海洋和陆地的地质志书,为找矿突破、城市建设、地质灾害防范提供数据支撑。
雄安新区安居保障房迎来首批疏解央企员工入住
今天(7月28日),雄安新区安居保障房迎来首批疏解央企120名员工正式入住,这标志着雄安新区在承接疏解、保障安居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俄称打击乌补给站乌称在多方向击退俄进攻
俄罗斯国防部称,当地时间27日早晨至傍晚,俄防空系统在列宁格勒州、别尔哥罗德州等多地摧毁数十架乌克兰无人机。俄别尔哥罗德州州长今天(7月28日)称,过去24小时内乌军无人机对该州42个定居点发起了袭击,多处民宅和车辆受损。此外,俄军27日称在苏梅、哈尔科夫、顿涅茨克等方向打击乌军电子战基站、弹药库、物资仓库和补给站等目标。
乌克兰首都基辅市市长克里奇科今天称,基辅市遭俄军无人机袭击,导致建筑受损。乌克兰军方今天称,俄军使用324架无人机、7枚导弹对乌克兰多地发动袭击。乌军方还称在波克罗夫斯克等方向击退俄军多次进攻,乌军摧毁俄军坦克、装甲战车和火炮系统等目标。
巴方称以军继续轰炸加沙地带东部和南部
据巴勒斯坦媒体报道,以色列今天(7月28日)轰炸了加沙地带东部、南部的居民楼以及内察里姆走廊等地,造成41人死亡。
以色列军方27日宣布,即日起从10时到20时在加沙地带马瓦西、代尔拜拉赫中部以及加沙城北部等地区暂停军事行动,以便进行人道主义物资的空投和运输。
巴方称以军空投物资行为是宣传闹剧
加沙地带媒体办公室27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的系统性饥饿政策等罪行。声明称,以军空投行动所提供的物资总量仅相当于两辆卡车运输的数量,而且落入以色列标示的“红色战区”,毫无实际效果,声明指责这些行动就是“荒唐的宣传闹剧”。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方面27日称,自3月以来,加沙200多万居民面临严重粮食短缺,每三人中就有一人连续数日没有基本食物,80%的饥饿死亡者为儿童。
联合国呼吁扩大援助规模防止全面饥荒
联合国副秘书长汤姆·弗莱彻表示,报告显示,27日有超过100辆卡车成功将援助物资运抵加沙地带相关接收点,但目前的进展远远不够。弗莱彻指出,为防止全面饥荒和公共卫生灾难,必须进一步扩大援助规模。此外,联合国呼吁立即停止对领取食物人群的任何攻击行为。
国际联播快讯
柬埔寨和泰国宣布同意停火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和泰国代理总理普坦今天(7月2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特别会议,讨论两国边境局势。会议结束后举行的联合发布会上,柬埔寨和泰国表示同意停火,停火将于两国当地时间29日0时生效。洪玛奈表示,停火将有助于两国民众重返正常生活。普坦表示,将本着诚意执行停火。
柬埔寨和泰国24日以来在两国边境地区发生冲突,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国际法。
日本北海道十胜地区南部发生5.3级地震
据日本气象厅发布的消息,当地时间今天(7月28日)12时10分左右,日本北海道十胜地区南部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50公里,本次地震没有引发海啸的风险。此外,当地时间今天7时41分左右,日本鹿儿岛县吐噶喇列岛近海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高温持续欧洲多地林火蔓延
近日,欧洲多地林火肆虐。连日来希腊高温席卷全国,多地林火蔓延。26到27日,首都雅典以北的东阿提卡地区、伯罗奔尼撒地区、埃维亚岛等地均有严重林火,部分民众收到疏散指令。同样在热浪和强风的助推下,阿尔巴尼亚南部德尔维纳地区的一处林火快速蔓延,目前已造成3人受伤,约2000名居民撤离。此外,意大利撒丁岛一处海滩附近27日发生火灾,数十名游客被迫从海上乘船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