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0日新闻联播文字版

20250920今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通电话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 向新而行创新浙江活力奔涌
  • 北京实现减量背景下的高质量跃升
  •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国秋粮陆续进入收获期
  • 产量高品质优中国水果“圈粉”全球
  • “外媒看中国”采访活动走进宁夏山东
  • 国内联播快讯
  • 电影《731》在全球多地上映
  • 以军称在加沙城持续推进地面军事行动
  • 俄称对乌军目标实施多次集群打击乌称袭击俄军一后勤枢纽
  • 国际联播快讯

以下为详细的文字版全文: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通电话

9月19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就当前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就下阶段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作出战略指引。通话是务实、积极、建设性的。

习近平指出,中美两国在二战中是并肩战斗的盟友。前不久中方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邀请了当年美国飞虎队成员遗属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阅兵仪式。中国人民不会忘记美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向中国抗战提供的宝贵支持。我们应在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基础上,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习近平强调,中美关系十分重要。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造福两国、惠及世界。要实现这个愿景,双方都要相向而行、付出努力,实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双方团队最近的磋商体现了平等、尊重和互惠的精神,可继续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中的突出问题,争取实现双赢的结果。美方应避免采取单方面贸易限制措施,防止冲击双方通过多轮磋商取得的成果。中方在TikTok问题上的立场是清楚的,中国政府尊重企业意愿,乐见企业在符合市场规则基础上做好商业谈判,达成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利益平衡的解决方案。希望美方为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提供开放、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特朗普表示,中国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非常精彩。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合作可以做成很多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的大事,美方希望同中方保持长期、良好的伟大关系。美方希望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将支持双方团队磋商,妥善解决TikTok问题。美方愿同中方一道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万里长江,奔腾不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经济带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明显进展,支撑和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

每天,碧波荡漾的长江之上,船行如织,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穿梭江面,成为流动的“绿色风景线”。2021年到2024年,沿江省市船舶已累计使用岸电4.5亿千瓦时,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设定的目标。

每天,都有满载“重庆造”汽摩产品、笔记本电脑以及发电机组等货物的货船,从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果园港起航。它们沿长江顺流而下,抵达上海洋山港,扬帆出海,通达全球。最新统计显示,2024年,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历史性突破40亿吨,稳居全球内河首位。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样板。宏伟目标的引领,让这条奔流不息的万里长江正迸发出蓬勃生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长江,作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部署,推动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根本性转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十四五”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谋划了新发展阶段长江经济带的新战略使命,要求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十四五”期间,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为母亲河筑牢法治屏障;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腾退岸线焕发新生机;史无前例的“十年禁渔”全面启动,长江干流连续五年保持Ⅱ类水质,江豚逐浪、鱼跃鸟飞的生态图景频频出现,曾经“靠水吃水”的渔民成为守护长江的“生态卫士”。

“十四五”期间,长江经济带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展现出强劲动能。综合交通体系实现整体布局,自贸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开放平台沿江集聚,越来越多内陆港口升级为“世界中转站”。

“十四五”期间,长江经济带真正成长为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成渝、武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新兴产业进一步集聚壮大,推动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38家,占全国的57.7%,建设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96家。202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达63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近一半,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

面向未来,按照规划,到2035年,长江经济带将全面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中国经济也将继续伴着这条母亲河,行进在更加宽广稳健的高质量发展航道上!

向新而行创新浙江活力奔涌

“十四五”期间,浙江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十四五”以来,浙江建立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机制,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全省流动共享的高科技人才数量超3700人。同时,省市联动布局建设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首创科技成果在企业“先用后转”模式,一批涵盖了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的科创项目脱颖而出、落地浙江。

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十四五”期间,浙江绿色石化、智能物联、高端软件、现代纺织与服装、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5个集群规模突破万亿级。2024年,浙江以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电池、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品出口3196.4亿元,较2020年增长97.9%。

北京实现减量背景下的高质量跃升

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北京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牢牢把握内涵式发展和人民城市理念,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走进北京中轴线南延的大红门,昔日喧嚣拥挤的服装批发市场已变身文化、科技聚集区,国家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等多个国家级文博设施陆续落子,这里将逐步建成首都文化客厅。

聚焦疏解非首都功能。十年来,北京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超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约1000个,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同时,现代化产业体系也加速构建。目前,北京已形成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信息服务业和金融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六成。

城市建设为了人民。北京市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实施绿化约9000公顷,拆除1000多公里护栏,让杂乱无序的管线箱体入地,现在,5000多条背街小巷面貌焕然一新,全龄友好公园越来越多,市民出门就能见绿。

北京市还立足智慧城市建设,让科技手段便利市民生活。海淀区开展的“双智”城市智慧交通验证试点项目就通过3D建模和视频算法,为交通信号灯装上了“眼睛”和“大脑”,用AI来控制红绿灯亮灯时间和时长。

近年来,“京通”“一网通办”等平台推动了惠民、惠企政策一码办事;“智慧医疗”实现全市250家医疗机构间互认206项医学检验项目、400项医学影像检查项目;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3.0阶段任务扩区至600平方公里。目前,北京城市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切实形成了智慧城市建设全市一盘棋,市民共享城市治理新成果。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国秋粮陆续进入收获期

秋粮占我国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目前,我国秋粮陆续进入收获期,各地科技助力确保颗粒归仓,筑牢丰收基础。

东北部分地区秋粮迎来收获。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2亿亩以上,其中玉米种植面积约1亿亩。在佳木斯市桦南县,167万亩玉米进入收获期,今年当地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玉米亩产预计较去年提升5%以上。 

吉林水稻陆续开镰,今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1200万亩。在舒兰,当地通过提早育苗、插秧,收获较往年偏早,预计9月底,新米就可提早上市。 

长江中下游水稻开始大面积收获。在湖南,2200万亩中稻收割加紧进行,目前进度过半。当地部分地区为应对秋雨,提前布局建设各类高标准烘干仓储项目,保障稻谷品质。湖北中稻收获900多万亩,进度超三成。今年,湖北在当阳等55个粮食主产县实行单产提升行动,推动稻麦轮作等5大绿色高效吨粮模式。 

西南多地水稻收割已近尾声。目前,四川水稻收割进度超八成,当地调度4.5万台(套)联合收割机,全力推进收获。在达州,当地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千亩高产片和百亩超高产攻关片建设。

重庆水稻收获超九成。今年,当地通过良种、良技、良机、良法多管齐下,预计全年粮食面积、单产、总产有望实现“三增”。

产量高品质优中国水果“圈粉”全球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水果生产国和消费国,水果产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眼下,品类丰富的水果迎来丰收季,不仅大大拉动了国内消费,还跨越山海,“圈粉”全球。

当记者来到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胡家营村时,这里的农户正在为新一批出口大桃做准备。上个月初,平谷大桃首次出口,目前已相继卖到新加坡、加纳等国家。

今年,中国出口水果结构出现转型升级,柑橘、苹果等传统优势品类持续担当主力,而葡萄、杨梅等新品类和新品种也“多点开花”。

近日,一批来自福建平和县的蜜柚新品种“六月白”跨越重洋,首次登陆新西兰市场。

如今,随着品种技术迭代和品质品牌提升,中国水果正响应世界各地市场需求,以量价齐升之势,改写全球“果盘结构”。上半年,中国水果出口总量达215.78万吨,同比增长5.69%。

“外媒看中国”采访活动走进宁夏山东

9月15日—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外媒看中国”系列主题采访活动,邀请来自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媒体记者走进宁夏和山东,了解当地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

乘船穿行于青铜峡黄河大峡谷,了解宁夏引黄灌溉的历史;在农光一体化产业基地,近距离感受“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在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者们观摩草方格固沙操作,并亲自上手体验。相对干旱、缺水的宁夏,在推进生态修复、培育绿色产业取得的成果,令外媒记者印象深刻。

山东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果也引发外媒记者浓厚兴趣。在济南一家机器人企业,记者们争相站上四足机器人,体验承重实验。在激光科技车间,他们记录下智能机器人灵活作业的场景。在得知胜利油田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百万吨级后,记者们对中国的创新和绿色发展更是频频点赞。

国内联播快讯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郑州开幕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昨晚(9月19日)在河南郑州开幕。本届大赛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35个代表团的3420名选手将参加106个竞赛项目。其中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技术等赛项占比超50%,展现了新技术、新技能发展的最新趋势。

构建全球创新网络2025浦江创新论坛举行

2025浦江创新论坛今天(9月20日)在上海开幕。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机构550余位嘉宾参与。论坛聚焦量子智能、可控核聚变等前沿领域,打造全球科学家、创业者集聚的交流平台。其间,将展示80余项前沿领域首发首秀产品和体验场景。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今天开幕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今天(9月20日)在安徽合肥开幕,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参与。大会聚焦无人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等核心展示板块,促成合作项目735个,投资额3802亿元。

十五运会开幕式倒计时50天排练进入“冲刺期”

今天(9月20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迎来倒计时50天。目前,仪式环节的场外排练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转入开幕式主场地开始场内排练,开幕式仪式工作和表演工作全面进入“冲刺期”。

第四届“央企消费帮扶兴农周”启动

第四届“央企消费帮扶兴农周”活动日前在北京启动。来自国资央企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的298个援扶县,共带来1.4万余款特色农产品,活动首日成交额已经超过4亿元。“十四五”以来,央企累计采购脱贫地区农产品362亿元,帮销243亿元。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启动下闸蓄水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今天(9月20日)开始下闸蓄水,标志着项目从建设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运行准备阶段。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最大坝高247米,是目前世界在建最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项目建成后,每年生产超过18亿度的清洁电能。

8月民航运输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8月,我国民航运输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运输总周转量首次突破15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达7536.4万人次,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15.3%。

截至8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超1700万个

截至8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到1734.8万个,比去年同期增长53.5%。其中,私人充电设施占主导,数量超过1300万个,是公共充电设施的3倍多。

我国首台自主研制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启动建设

今天(9月20日),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在青海海西州启动建设,将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该望远镜可以通过波长介于0.1到1毫米之间的亚毫米波,探索恒星的诞生与成长等宇宙奥秘,推动我国在星系形成与演化、银河系结构研究等领域实现突破。

2025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活动在雄安新区主会场开幕

今天(9月20日),2025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活动在雄安新区主会场开幕。本届设计周吸引国内外330家企业、设计机构参展,展出设计新品3200件,并将围绕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和河北产业转型升级,举办新品发布会、产业对接等11场活动。

首届全国曲艺院团优秀节目汇演举行

首届全国曲艺院团优秀节目汇演9月19日至20日在河南举行,来自全国26家曲艺院团齐聚一堂,从相声、评弹、快板等大众熟知的曲种,到四川清音、福建南音、粤曲等地方特色曲种,尽显中华曲艺的多元魅力。

电影《731》在全球多地上映

反映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细菌战罪行的电影《731》18日在美国纽约、洛杉矶,加拿大渥太华、温哥华、多伦多,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等地上映。二战期间,这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以中国哈尔滨为大本营,实施了严重的反人类暴行。

多国观众表示,影片充分反映了侵华日军的暴行,提醒人们铭记历史,不能让暴行重现,希望世界各地更多人看到这部电影。

以军称在加沙城持续推进地面军事行动

以色列军方19日称,以军目前正在加沙地带北部加沙城持续推进地面军事行动,并配合空中力量,打击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目标。以军方还称,将在加沙城以“前所未有”的武力展开军事行动,要求加沙城民众通过仅有的通道——拉希德公路向南转移。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军估计已有约48万巴勒斯坦人从加沙城撤出。   

加沙地带媒体办公室19日发表声明说,尽管遭受以色列残酷轰炸和破坏,仍有超过100万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城及加沙地带北部其他地区坚守家园,拒绝南迁。

联大高票通过决议允许巴勒斯坦官员视频参会

19日,第80届联合国大会以145票赞成、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决议,允许巴勒斯坦政府官员在联大高级别会议周期间以视频方式参会。此前,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下令拒绝向计划赴美出席联合国大会的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及巴方其他官员发放签证。巴方谴责美方此举“违反国际法及《联合国总部协定》”。

俄称对乌军目标实施多次集群打击乌称袭击俄军一后勤枢纽

俄罗斯国防部19日称,过去一周,俄军使用高精度武器和攻击型无人机,共实施四次集群打击,目标包括乌克兰能源和交通设施、军火库等。俄军一周内控制了顿涅茨克、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扎波罗热等地区的四个居民点。

乌克兰军方19日称,乌军袭击了俄军指挥所、弹药库等目标。乌特种作战部队称,18日夜间对俄库尔斯克的一处俄军后勤枢纽实施了打击。 

欧盟加大对俄制裁压力俄称欧盟是在“自残”

欧盟委员会方面19日宣布,已向成员国提交第19轮对俄制裁措施,主要涉及能源、金融等领域。新一轮制裁措施须经27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后方可生效。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此前一天表示,欧盟多年来一贯坚持对成员国经济具有破坏性的路线,不断缩减俄罗斯能源进口,这是自我毁灭的“自残”行为。

国际联播快讯

伊朗谴责英法德强推安理会恢复对伊制裁

伊朗外交部19日晚发表声明,谴责英国、法国、德国试图强行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恢复制裁伊朗的决议,称此举“非法、不合理且挑衅,严重损害当前外交进程”。联合国安理会当天早些时候未能通过继续解除对伊朗制裁措施的决议草案。接下来,伊朗同相关国家仍有一周左右时间进行外交磋商,避免对伊制裁恢复。 

美达拉斯电信设备故障影响大量航班

美国达拉斯地区电信设备19日发生故障,导致当地空管系统雷达和部分通信服务中断,达拉斯地区两大机场约1800架次航班延误,数百架次航班取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称,是当地电话公司设备出现问题,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设备无关。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