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话题,联合国提出了多项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呼吁各国共同推动实现这些目标。日前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和第二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一系列活动吸引了几百位中外科技专家和各界人士参加,其中很多讨论主题都与可持续发展有关,为什么可持续发展如此受到科技界的关注?科技的变革创新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又有着怎样的重要作用呢?
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吸引了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专家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重要科技组织会士、大学校长、企业家等参加。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破解各国关心的一些重要全球性问题的必由之路。希望论坛促进各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携手合作,凝聚共识,交流思想,深化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以“科学·技术·发展”为主题,分别就“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科学技术与教育文化”“青年科学家与中小企业成长”等话题开展交流。共话科技文明,共谋未来发展。
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组委会提出了“2019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其中包括,人类如何在安全的地球界限内继续发展,如何有效地解决跨界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怎样高效转化和存储新能源等等问题,都跟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而在这些问题上,特别是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已经做出了大量的努力。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威胁着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向荒漠化宣战,已成为全世界人类的共识。中国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的库布其沙漠曾经寸草不生,风沙肆虐。如今,三分之一的大漠披上了绿装,库布其实现了绿色奇迹。这一天,库布其沙漠上空,无人机正在穿梭忙碌。这是通过无人机弹射种植的方式,进行沙漠飞播造林,解决了在广袤沙漠和沼泽地人难进、树难种、种树贵的难题。技术人员介绍说,无人机携带的是最新研发的植物种子。
韩美飞的治沙历程可以追溯到1997年,当时的护林队只有十几个人,主要任务是在穿沙公路两旁种沙柳,以防修建的路面再次被沙尘掩埋。
韩美飞介绍,传统植树必须要经过挖坑、植苗、填土、浇水等步骤,种一株需要2分钟。2009年,他们发明了“微创气流植树法”,就是以常水压为动力,在沙地冲出栽植孔洞,孔深约为1米,将浸泡后的灌木条插入栽植孔中,仅需10秒就可以种一棵树,成活率也由过去的20%左右提高到90%以上。9年来,他们使用新技术植树154万亩,节约成本超过15亿元。
有人改进种植方式,也有人研究土壤改良。张立新的团队,以库布其本地植物和水土作为原料,开发出沙地变土地的“良方”,每亩沙地的改良成本只需1000多元。目前100亩试验田主要种植玉米和谷子。
得益于新技术,库布其30年共治理沙漠910多万亩,降雨量由不足100毫米增长到400多毫米,植被覆盖率达到了53%。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林业专家刘朝霞把库布其沙漠的治理经验带到了这次的国际科技交流活动上,与大家分享。
除了对话和交流,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还发布了由百度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桨产业级深度学习开源开放平台”。
如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已在不断助力可持续发展,在广泛的经济领域和各种情况下发挥作用,甚至帮助控制环境影响和气候变化,应用场景包括:注入了人工智能的分布式清洁能源网、精准农业、可持续供应链、环境监测和执法、加强天气和灾害预测和响应等等。这样的技术系统在我国已经被应用来监测环境变化的各项指数。
为了进一步助力可持续发展,今年,中国科学院推出了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把资源环境、生物生态等领域的数据汇集起来,支撑国家宏观决策和重大科学发现。
南半球的莫桑比克在秋收时节,每隔10天,当地农业部门都会收到中国科学院“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提供的农业大数据分析,从而对秋收进行有效管理。
科学无国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打破国与国、地区与地区间的科技壁垒和知识封锁,让人类共享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成果。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以及同时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等系列国际活动,都秉承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
习近平主席在致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科技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深入协同发展,对人类文明演进和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面对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时,科技发展和创新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协作、相互依存更应该成为常态。因此,开放合作,扩大科技朋友圈,共商共建共享,才能为推动人类共同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