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复工复产的不断有序推进,许多行业开始逐渐进入正常生产节奏。这次疫情,使得一些传统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但是,像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远程医疗等新兴产业却迎来高光时刻。这些行业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业绩也是不降反升。比如,宅在家中,如果身体不适,去医院又感觉不安全,怎么办?这时,在线问诊就开始大显身手了。
在黑龙江省医院互联网医院的办公室,这里的医生们面前没有病人,只有一台电脑,病人都在电脑的另一头。
黑龙江省医院今年1月8日开始提供互联网医院的诊疗服务,医生们可以在网上问诊、开药、开检查单。
黑龙江省医院互联网医院办公室主任王萍说:“初期上线的时候患者量不多,每天可能是有几十个。但是到疫情突发以后,整个患者量猛增,最高、最多一次日均达到500多人次的点击量。过后这一段时间,我们每天平均互联网平台问诊都能达到200多人次,甚至有的天数可能平台上的患者量要比线下的病人多。”
对于网络那一头的患者来说,操作也并不复杂。既可以在微信搜索黑龙江省医院互联网医院的小程序,直接点击视频问诊,选择医生和时间,也可以通过搜寻医院的官方网页选择医生。
2月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两次印发有关利用好互联网医疗资源的通知,明确要求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和规范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其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黑龙江省卫健委在2月1日就召集省内医院,加入省级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共接入医院213家,开通科室总数达到1500余个,上线近万名医生,提供问诊服务近10万余例。
为黑龙江省建设这个省级互联网诊疗平台的企业,也见证了这段时间全国各地建设互联网诊疗平台需求的爆发。
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诊疗咨询量也比同期增长了20多倍,仅微医一家平台的累计访问量就达到1.25亿次。同时,互联网处方量增长了近10倍。2月28日,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各地可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2月底,武汉市医保局就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武汉市中心医院、微医互联网总医院的在线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帕金森病等10类重症慢性病患者登录这些医院的微信公众号,即可享受线上复诊、线上开方、医保在线结算以及药品配送的一站式服务,解决了一部分武汉市民在疫情期间的紧急用药需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爆发的需求和监管部门出台的相应政策将对以后线上医疗服务的发展带来长远影响。尤其是在线医保支付的开通,打通线上线下服务闭环,将为常见病、慢性病患者足不出户寻医问药提供极大的便利。
疫情期间被推动转型上线的不只有问诊看病。在青岛即墨服装市场,尽管3月11日才开门营业,但是许多店家靠着一部手机、一个直播架,在开门之前就通过直播把货卖出去了一大半。
目前,即墨服装市场已经有2000多家商户加入了直播的队伍,日直播销售量达2000万以上,销量和交易额比往年不降反增,上涨了30%。
其它商品的在线销售也成了新的商机。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农产品产销对接视频会商会,促成采购量5.035万吨,金额达3.358亿元。福建宁德通过线上卖鱼,不仅弥补了疫情初期大黄鱼养殖户的损失,而且销售量与同期对比增长了4到5倍;3月份淘宝新开播商家同比增长近3倍,直播为商家带来的成交订单数同比增长超160%;甚至连不少景区、博物馆也在停业期间开通了直播。2月以来,苏州博物馆进行了30多场直播,在带领观众“云看展”的同时也带火了博物馆的周边产品,一场直播的销售额就比日常销售额翻了四倍。相比于商品销售从线下到线上相对容易的转身,对一些服务行业来说,在经历了开始的阵痛后,也把目光投向“线上”,寻找转机。
在北京市东三环的一个健身房里,健身教练正在激情四射地讲解搏击操的训练课程。但是,他们面前并没有学员,只有一部手机,学员们都通过手机直播在家跟着一起训练。没有了平时面对面的交流,只有在直播结束后学员才能通过弹幕提问,和教练进行互动。
王鹂所在的是一家连锁健身企业,在全国有500多家门店,一直以来主打线下私教指导和小班团体健身项目。今年1月,疫情突然袭来后,几乎所有门店都关了门。
此前半年,公司已经开始筹划推出线上课程,但是疫情一来,逼得他们不得不加快了速度。健身企业首席执行官韩伟告诉记者,他们在春节年初二开始就组织几十个人到上百人的团队开始做这件事,没想到5天之后就做成了1个亿的流量。
直播平台如此大的流量,让韩伟确认了“云健身”的巨大需求。随后,公司推出了不同的线上课程,价格从线下的十分之一到一半不等。最火的课程直播时,全国同时有六万人在线参加,而且下课后会员也可以随时回看。
尽管短时间内就获得了很高的流量,韩伟坦承,公司线上的健身项目目前还在“赔本赚吆喝”的阶段。但是在他看来,即使线下的服务恢复正常后,线上健身业依然有发展的空间。
宅家不出,“云教学”成了老师和学生们的新选择。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沟通不掉线,老师们也想了许多办法,越来越大的在线沟通需求也给创业者提供了机遇。
让李旭堂和徐伯岗没有想到的是,两年前自己和朋友利用业余时间一起做的小程序,会在疫情中成了千万老师和家长沟通的工具。
软件开发者徐伯岗说:“我周围老师在聊的时候说,每天其实下班了可能也要花两三个小时时间去统计微信班级群里面学生提交的作业,老师通过班级微信群去发一些重要通知。而有些家长在不断回复收到的时候,就把这个重要的通知给顶上去了。”
找到痛点后,几个朋友花了三个月的业余时间编写了一个小程序,一开始主要解决课后作业提交的问题,直到今年1月初,已经有40万老师和家长在使用。没想到从1月底,每天新增用户量不断创下新高,几天内就冲到了一千万。
让他们意外的是,许多老师成了他们的编外客服,反馈使用感受,提出新需求。这款小程序从一开始简单的收发通知到提交作业,再到在线限时测试,功能不断增加。
疫情期间,因为用户需求变化催生了不少类似的热门小程序。不过,随着疫情防控情况的变化,如何让这些创意能更持久地坚持下去是创业团队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疫情对传统产业和消费模式造成较大冲击,但压力下也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疫情防控中催生的线上经济等新型消费、升级消费爆发式增长,使得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的损失一定程度上得到回补,也为下一步经济高质量发展试了水、趟了路。疫情虽然按下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进键”,比以往展现出了更强的活力,但疫情过后如何能够更好更稳地走下去,还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