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 以“保”促“稳” 稳中求进

《焦点访谈》 20200602 以“保”促“稳” 稳中求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人大、政协团组审议、讨论时强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六保”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今年的国内经济工作着重强调要加大“六稳”工作力度、落实“六保”任务。那么,“六稳”和“六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又该怎么样完成好“六保”任务呢? 

今年国内经济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涵盖了我国目前经济生活的主要方面。2018年,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稳”,之后多次强调。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居民消费受到抑制、投资活动放缓、外需显著萎缩,使得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压力加大、居民收入放缓、财政收入下滑等问题凸显。关键节点上,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重申“六稳”的同时,首次提出“六保”,也就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参加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一致认为,“六保”和“六稳”是相辅相成的。“六保”的提出体现了经济运行的底线思维,相比“稳”,“保”强调的程度更深、力度更大,“六保”是做好“六稳”工作的抓手。“六保”并不仅仅是简单地着眼于增长本身,更重要的是着眼于世界疫情蔓延和全球经济同步深度下滑所带来的各种冲击、风险和问题而进行的布局。

全国人大代表曾光安说:“‘六稳’是一个中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六保’是今年在中短期内,我们如何在抗疫情况下面使老百姓的生活稳定。”

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均把居民就业放在首位,这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发展按下“暂停键”,就业方面受到巨大冲击,一些企业商户停业停产。

为保障居民就业,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一些地方已经施行就业优先政策,积极增加就业岗位,稳企稳岗。参加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表示,还应该因地制宜,以更多举措抓好重点群体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郝旭说:“像农民工还有一些最基础的一线工人,没有真正从家乡走出来,还在家观望。乡镇一级政府和县政府和市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人才库,把这个人力资源共享。这样的话我觉得一个是用人单位及时能掌握人员在哪里,另外准备出去打工的人也知道自己将来目标在哪里,这样减少中间的一些环节。”

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说:“我们如何解决在家门口就业这样的一个问题是当务之急。比如像我们乡村特色手工业,可以通过我们农副产品的这些创意服务,发挥特色产业的延伸和带动效应,加强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宽我们老百姓就业的这种发展空间。”

保基本民生,还要强化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疫情之下,不少群众生产生活面临困难。参加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谈到,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强化对困难群体救助措施,做好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

保住亿万市场主体,经济回升就有动力。受疫情影响,市场主体还面临诸多痛点、难点、堵点。参加今年两会的一些代表委员很多都有切身的感受,他们提出,相关部门机构这时候搭把手,他们就可能渡过难关。特别是中小企业数量比重大,带动就业人口数以亿计,抗风险能力偏弱,这意味着,保市场主体必须抓住保中小企业这个“牛鼻子”。

全国人大代表赵应云说:“我觉得特别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强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尤其是普惠金融服务,对于已经有贷款的这些小微企业,确保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

全国人大代表姜明说:“有的企业遇到一些资金困难,大家相互帮助;有的企业还有一些房租交不上去,有的企业直接就减免或者是帮它代交。总之在当下,疫情给一些中小微企业带来困难的时候,大家本着抱团取暖、相互帮助、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产业链供应链的维系是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重要标志。随着国外疫情影响扩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市场波动明显、订单交付存在风险、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也在向国内传导。湖北的一些企业在疫情中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特别是在产业链供应链的环节。

全国人大代表李国璋说:“目前感觉到外部出口的压力加大,主要是订单在减少。我们的客户在结算的时间、签订合同的时间上都在推,我们在交货过程中速度也在放慢,港口没有人接货、港口的物流不畅通这些新问题。”

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仅是当务之急,也需要全面布局、内外协同、精准发力。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是国家的生命线。在疫情冲击之下,把老百姓的“饭碗”端稳端牢,把能源安全牢牢抓在自己手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代表委员们提出,目前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供应稳定,但也要着眼长远,推动粮食生产和能源安全转型升级,确保粮食能源长久安全。

基层稳则社会稳,基础牢则事业兴。从扎牢社区防控、村镇防控的篱笆,到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复商复业,只有基层有效运转,才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各地也因地制宜出台举措,“开源”与“节流”并举,积极应对收支压力,让基层的每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对于做好“六保”工作,中央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和切实的举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今年财政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目前,我国在严格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各地有序有效地复工复产,催生发展了一批新产业、新企业,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复苏。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参加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认真落实好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好中央精神,落实好各项部署要求,就能够做好“六稳”工作,实现“六保”任务,从而在今年继续实现稳中求进。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针对的正是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变压力为动力,真抓实干,我们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