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5日新闻联播文字版

20240715今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立足关键时期,用好重要法宝
  •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 早稻丰收在望主产区夯实秋粮丰收基础
  • 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增至37个
  • 国内联播快讯
  • 国际人士表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全球发展繁荣
  • 以军空袭加沙地带中部难民营学校巴武装在多地打击以军目标
  • 国际联播快讯
  • 美丽中国

以下为详细的文字版全文: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书写了人民至上的崭新篇章。

今天的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

这是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的中国。

这是在14亿多人口的国度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的温暖的中国。

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百姓拥有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的美丽中国。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大大小小的“口袋公园”、绵延的健身步道让城市赏心悦目,更健康、更宜居。

这是全体人民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同心协力,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的中国。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取得一系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一个个普通中国人、中国家庭奔向幸福生活的脚步,成为这场伟大革命最生动的注脚。

2012年,中国开始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军。当时,在边远的山乡村寨还有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

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作出了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在中国大地徐徐展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涉及60项具体任务、336项改革举措,而人民至上,是全面深化改革最鲜明的底色;人民群众,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深的牵挂。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如何帮助所有贫困人口尽快摆脱贫困?从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到革命老区江西井冈山,从“苦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到“隔山走一天”的四川大凉山,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冒严寒、踏风雪、看真贫、问冷暖。

老百姓生活中有哪些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对好日子有哪些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察民生、看民情。

他沿着蜿蜒陡峭的山路,辗转3个多小时,来到重庆的山村小学,看孩子们的学习环境,问老师的工资待遇。走进黑龙江尚志市受灾村民家中,叮嘱地方党委和政府,东北冬季来得早、时间长,要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在上海,习近平总书记了解外来务工人员住得是否安心。在北京看望还在工作的“快递小哥”。他走进辽宁沈阳的社区老年餐厅,询问饭菜价格贵不贵、社区服务好不好。在湖南常德的老城街道,嘱托要传承好传统文化。在山东日照的阳光海岸绿道,指出要搞好生态环境,让老百姓多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与人民心连着心。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

改革的目标宏伟而朴素,奔向的就是人民的好日子。

面对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彻底摆脱绝对贫困的攻坚战,围绕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建立脱贫攻坚责任制,健全扶贫考核评价体系,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制定严格规范透明的贫困县退出标准程序核查办法,保证脱贫质量和可持续性。一系列改革措施构建起了完善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紫云县、晴隆县、望谟县等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全国832个贫困县、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改变近1亿人命运的时刻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

如今,全国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已经升级为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围绕“精准”二字,改革继续在发力。

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全面发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把蛋糕做大”,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就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缓解儿童医疗服务资源短缺、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快打破户籍壁垒、创新职称评价机制、推动移动互联网创新发展、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一项项关乎每个百姓利益的急难愁盼都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一项接着一项改,一年接着一年干。在改革的伟大进程中,14亿多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改革发展的成果在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不断健全。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7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向中西部地区和群众身边扩容延伸,9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覆盖37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6400多万套。城乡、区域、校际、群体教育差距不断缩小,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5分钟生活圈”、老旧社区改造,百姓生活更加便利,社区活动丰富多彩。

为了人民的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的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必将激发出14亿多中国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将无坚不摧、无险不破。

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立足关键时期,用好重要法宝

今天(7月1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任仲平文章,题目是《立足关键时期,用好重要法宝》。

文章指出,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我们更加充满信心、更加富有力量。

文章强调,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国家统计局今天(7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新动能加快成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16836亿元,同比增长5.0%,经济保持平稳向好态势。

从生产端看,上半年,农业生产形势平稳,夏粮获得丰收。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

从需求侧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3万亿元,新型消费、绿色消费成长较快,服务消费增势良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0.5%,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

从投资看,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重点领域投资加力,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1%,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与此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货运量、营业性客运量等一些直观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实物量指标也保持了稳定增长。

既有量的增长,也有质的提升。今年以来,我国加快动能转换,产业向“新”向“绿”转型态势更加明显。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8%,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集成电路、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智能绿色新产品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新的消费场景,带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新技术赋能绿色发展,清洁能源生产较快增长,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提升。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两位数增长。

早稻丰收在望主产区夯实秋粮丰收基础

眼下,我国南方早稻迎来大面积收获,东北、黄淮等主产区秋粮长势较好,正在加强田间管理、夯实丰产丰收基础。

早稻是全年粮食生产第二季,今年面积稳定在7100万亩以上,呈恢复性增加趋势。目前,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9个早稻主产省份均已陆续开镰,收获进度过四成。

江西南昌市190多万亩早稻迎来集中收获,当地高速收割机增加到18000多台,提高收割效率的同时,机收损失率降到2%左右。

湖南安仁23万亩早稻正陆续成熟,得益于当地新建4家规模化育秧工厂,提高秧苗整体质量。同时,增加栽插密度,实现了大面积均衡增产。

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左右,目前,黄淮海、东北主产区秋粮进入田间管理关键期。

山东6600多万亩秋粮面积稳中有增。肥城正加紧对近10万亩密植玉米实施化控、防止倒伏。尽管当地夏播赶上严重干旱偏晚了5天左右,但由于灌溉保苗及时,目前苗情已基本赶上常年水平。

吉林新增“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100万亩。记者在双辽协力村这个示范基地看到,一条条黑色管线将水肥溶液精准输送到玉米根部,节约肥料30%以上。

黑龙江秋粮面积继续稳定在2.18亿亩以上。桦川105万亩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期,前期低温造成部分水稻长势偏弱,当地农技人员包片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促弱转壮。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东北地区秋粮作物一二类苗比例超过95%,黄淮海大部分地区旱情解除,作物生育进程加快,田间管理进展顺利。

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增至37个

国家移民管理局今天(7月15日)发布公告,即日起,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增至37个。

在河南郑州航空口岸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停留范围为河南省行政区域。将云南省的停留范围由昆明市扩大至丽江、玉溪等9个市(州)行政区域。新增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丽江三义国际机场和磨憨铁路口岸3个口岸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符合条件的54国公民自北京、上海等37个口岸过境前往第三国和地区,可按规定在华免签停留144小时。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144小时过境免签让入境的外国游客数量快速增长,全国各口岸通过免签入境的外国人达854.2万人次,同比增长190.1%。此次政策适用口岸再次扩大,为外籍人员来华旅游、商贸提供了更多选择。

国内联播快讯

我国开展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遴选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有条件、有基础的城市,围绕大众消费、工业制造和融合创新三个领域,开展北斗规模应用试点。通过“北斗+”“+北斗”与区域特色、产业基础相融合,持续开展北斗特色和创新应用,构建新的产业链。各试点城市至少选择一个领域开展试点工作。

国家知识产权局全面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施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印发通知,全面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施。专利权人自愿提交专利开放许可声明,并对专利许可使用费实行“明码标价”,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向全社会“广而告之”,任何单位或个人书面通知专利权人并按照标价付费即可获得实施许可,对所有被许可方“一视同仁”。

广州海珠湾隧道实现双线贯通

今天(7月15日),广州海珠湾隧道实现双线贯通。工程全长4.35公里,设计为双管双向6车道,计划于2025年建成通车。届时,广州市中心城区到广州南站开车可从40分钟缩短至15分钟左右。

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启动

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近日在浙江余姚启动。遗址公园共设置五个展示区,集文物保护、考古展示、研学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率先开工建设的启动区总用地面积45.36公顷,计划于2025年底竣工。

国际人士表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全球发展繁荣

国际人士指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地区乃至全球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人士指出,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将为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和繁荣带来力量。

以军空袭加沙地带中部难民营学校巴武装在多地打击以军目标

以色列军方14日称,以军当天对巴勒斯坦加沙地带中部努赛赖特难民营中的一所学校实施空袭。以军称,情报显示,这所属于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的学校是巴勒斯坦武装人员据点。加沙地带民防部门称,遭空袭的学校用于安置流离失所者,空袭已造成至少15人死亡。

巴勒斯坦武装派别方面称,继续在加沙地带多地打击以军人员、军车等目标。

胡塞武装称打击以色列目标美军称摧毁胡塞武装无人机与无人艇

也门胡塞武装14日称,该组织当天使用无人机打击了以色列南部海港埃拉特的军事目标,还使用弹道导弹和无人机在亚丁湾打击一艘以色列船只。

美国中央司令部14日称,美军当天在红海海域摧毁了两架胡塞武装的无人机与一艘无人艇,并在也门胡塞武装控制地区摧毁了一架无人机。

国际联播快讯

俄称在多条战线推进乌称击退俄进攻

俄罗斯国防部14日称,俄军在哈尔科夫、扎波罗热、赫尔松等多条战线占据更有利阵地。俄军还在顿涅茨克地区控制了更多定居点。

乌克兰方面14日称,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局势仍然最为紧张,超过三分之一的战斗发生在该方向。乌军击退俄军多次进攻。 

波音“星际客机”返航时间仍未确定

14日,距离美国波音公司“星际客机”飞船原定返航时间已过去一个月。目前,搭乘该飞船抵达国际空间站的两名美国宇航员返航时间仍未确定。

飞船原定6月14日返回地球,但由于推进器故障和氦气泄漏等问题,返航时间一再推迟。美国航天局方面近日称,技术人员7月2日开始就飞船推进器技术等进行一系列地面检查和测试,可能耗时数周。在这些测试完成之前,无法给出具体返航日期。乐观预计,两名宇航员可在7月底返航,也可能是8月中旬。

美丽中国

盛夏时节,万物蓬勃;神州大地,生机盎然。

节目的最后,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中国》,领略万千气象的大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