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0日新闻联播文字版

20170610今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 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习近平会见土库曼斯坦总统
  • 习近平结束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和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开幕式后回到北京

20170609 “放管服”改革持续释放红利

《焦点访谈》 20170609 “放管服”改革持续释放红利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一系列改革举措带来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了确保已放权事项落地显效,今年5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也派出督查组从五个方面就改革启动四年多来的落实情况开展了实地督查。那么,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否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为廉政“强了身”呢?

2013年年初,一幅长图引发了热议,项目审批要经历108个章、799个工作日,[……]

继续阅读

20170608 让人民幸福是最美妙的事情

《焦点访谈》 20170608 让人民幸福是最美妙的事情

廖俊波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曾经被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受到当地群众广泛赞誉。今年3月18日,他在工作的途中因车祸离世。6月6号,中共中央追授廖俊波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那么他生前到底做了什么?能让他获得这两个含金量极高的“全国优秀”?为什么在他走后人们对他念念不忘?最近,记者又一次来到了他曾经担任过县委书记的福建省政和县。

记者来到政和县,正遇到当地的干部在同心工业园区建设工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政和县从2012年开始启动了同心工业园的建设,目前正在做第二期工程的拆[……]

继续阅读

2017年6月8日新闻联播文字版

20170608今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 习近平抵达阿斯塔纳开始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和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开幕式
  • 习近平出席哈萨克斯坦总统举行的欢迎仪式
  • 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举行会谈 两国[……]

    继续阅读

2017年6月7日新闻联播文字版

20170607今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 习近平离京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和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开幕式
  •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 习近平向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和第二届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致贺信[……]

    继续阅读

20170607 文化活动有了组织员

《焦点访谈》 20170607 文化活动有了组织员

现在,基层文化设施建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乡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等已经很普遍了。但大家可能也注意到,设施建好了,但有时却面临着没有专人管理、开放不及时、服务跟不上、活动内容少、群众不爱来这样的现象。怎么办呢?我们现在请大家到北京市的延庆区,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正在教村民跳舞的束忠琴,是北京市延庆区大榆树镇高庙屯村的宣传文化组织员,她带大家练习打腰鼓,是为了参加全区的表演活动做准备。

别看现在动作有些生疏,这可是村里的招牌节目,从村里的春晚到区里的各种活动,大大小小上过不少舞台。

束忠琴,在村里是响当当的文[……]

继续阅读

20170606 脱贫先要拔穷根儿

《焦点访谈》 20170606 脱贫先要拔穷根儿

赵垛楼是河南省兰考县葡萄架乡的一个村子。当年焦裕禄在兰考县任县委书记的时候,曾经树立了四面红旗: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也就是说,当时的赵垛楼村以有干劲闻名。但是,50多年来,赵垛楼村却并没有摆脱贫困。近几年,赵垛楼村一直在寻找脱贫致富的方向。

4月的中原,春意正浓。赵垛楼村的产业示范园里,人们正在大棚里忙碌着,眼下正是哈密瓜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候。

赵胜利一直是赵垛楼村出了名的贫困户。赵胜利老两口和大儿子一起生活,儿媳有病,孙子脑瘫,为了生计,大儿子外出打工,家里的一切全靠赵胜利和老伴儿操持。那时候的赵胜利[……]

继续阅读

2017年6月6日新闻联播文字版

20170606今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 习近平向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致贺信
  • 习近平会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
  • 习近平和纳扎尔巴耶夫为《美丽中国 美丽哈萨克斯坦——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光明之路”对接的伟大实践》画册致辞

    [……]

    继续阅读

20170605 一片冰心为冰芯

《焦点访谈》 20170605 一片冰心为冰芯

冰川、冻土、沙漠,是令人生畏的“苦寒之地”,却也是开展相关科研工作的天然实验室。在祖国辽阔的大西北,有一群寂寞的“追梦人”,他们数十年如一日,行走、蹲守、常驻在人迹罕至的高原、荒漠,扎根冷僻地,甘坐“冷板凳”,聚焦冷门学科,几代人接力,用知识、汗水甚至生命,不断创造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为人类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他们就是兰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科研工作者。

康世昌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研究员,5月14日,他和同事们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