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1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焦点访谈》 20180411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4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并且发表了主旨演讲。站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上,中国的改革如何再出发?开放如何来加大力度?面对全球化大潮中出现的杂音和逆流,我们应该如何来坚持和推动全球化?如何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00多名嘉宾带着问题而来,也在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当中找到了答案。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而中国将会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做出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针对目前不断加剧的逆全球化态势和频繁出现的贸易摩擦,中国国家元首在国际多边场合释放出的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和战略定力,这让很多与会代表倍感振奋。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这个开放不仅讲一般的开放,把握世界开放的大势,我认为它是指引我们开放的一个具有行动纲领性的讲话,这个不仅关系到我国的下一步发展,也对全球具有重要的,或者深刻的影响。”

德国科隆大学教授于尔根·海西勒说:“我看到了机遇,我认为中国的发展非常棒。尤其习主席说的,全球化只有依靠大家一起才能解决问题,我觉得这是世界的一个好的希望。”

在开幕式当天下午举行的一场题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与世界”的电视辩论中,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澳大利亚前外长鲍勃·卡尔都认为中国提出的坚持开放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选择。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表示:“对于我来说,10号早上习近平主席讲话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就是开放。如果贸易停止了战争也就开始了。”

澳大利亚前外长鲍勃·卡尔强调:“听了习主席的讲话,我感受到了中国的改革精神,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血液和生命。这是非常勇敢的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体现出的勇敢的改革精神,在今天依然被坚持,被深化,被拓展。”

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正是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背景下举行。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4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习近平用“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来描述改革开放为中国和世界带来的深刻改变。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说:“开放和改革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体的,一体两面。40年的改革开放中我们发展到今天,GDP总额达到了13.1万亿美元,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证明了这条路是对的,这是定力的来源。”

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的40年。中国自力更生的快速发展,是对世界做出的最大贡献。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带动发展,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中国始终依靠自身变革的力量,应对挑战,化解风险,顺应全球化的世界潮流。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所说,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今年正好是海南省办经济特区30年。在记者采访的嘉宾中,有好几位都曾经参加过2001年的博鳌亚洲论坛的创始会议。他们告诉记者,当年博鳌就是一个小渔村,一眼望去只有大海、沙滩和荒地,没有会议场馆,没有星级酒店。博鳌17年的发展是海南发展的一个缩影,而海南则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从边陲小岛到国际旅游岛,海南的变迁讲述的就是一个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故事。而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开放不仅是决心,更是一系列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举措。

去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绘制了中国发展建设的新蓝图,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主席在这次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发表的主旨演讲阐释了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内涵,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规划了路径,他说,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在扩大开放方面,中国将采取四项重大举措: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这让所有参会嘉宾看到了中国坚持开放的定力、气魄,和担当。

法国Bridge智库主席鲁特说:“非常重要的是在保险领域和汽车领域的新改革和新开放。这真是非常重要。因为这不是两个无足轻重的领域,这是中国经济的两个支柱领域,非常重要。”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说:“中国有更大的胸怀,要进口更多国家的产品。在上海举办进口博览会,并且每年要办下去。不但满足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还要给全球企业,全世界的人带来福祉。这是一个大势,我认为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心声,也可以说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通过开放解决新的矛盾;需要通过开放,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产能升级。从被动同世界接轨,变成主动提升竞争力;从着眼于现实到着眼于未来,这是新时期开放的逻辑。

博鳌亚洲论坛的一个大厅,有一个丝绸之路展览,展示的是“一带一路”的成功案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国正是以这样的方式,用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议题设置的四个板块中,“全球化与一带一路”是受关注度最高的板块之一,在60多场正式讨论中,“一带一路”是不断被提及的热词。

2015年,也是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系统阐述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今年,他进一步阐释,“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只要各方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就一定能增进合作、化解分歧,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最广泛的合作平台,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很多与会嘉宾认为,“一带一路”为全球化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哪一种新型的全球化是有生命力的,是可以在未来持续地主导未来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它是一个能够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动力;它是能够给大家带来共同的命运,共同的责任,共同的利益,它能够使大家共商、共建、共享这个开放的机会、开放的果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

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国际社会希望听到中国声音,“一带一路”是进一步推进全球化的中国担当。它的背后,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开放还是封闭,前进还是后退?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自豪和自信,也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和力度。中国的发展需要更高水平的开放,亚洲和世界的繁荣发展也有赖于开放创新。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这个主题,是历史的逻辑,也是时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