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0 抢险堰塞湖

《焦点访谈》 20181020 抢险堰塞湖

10月中旬,因为山体滑坡,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先后在西藏境内发生了堰塞湖险情。堰塞湖是因为河谷、河床被堵塞后上游来水聚集而成,而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出现,堰塞湖的水位还可能会迅速上升,不仅流水会向四周漫溢,一旦决口更是可能对下游形成洪峰,带来重大洪灾。面对这样的险情,西藏地方政府、部队和社会力量迅速投入到了应急救援中。

10月17日凌晨5点左右,西藏林芝市米林县派镇加拉村下游7公里处无人区,雅鲁藏布江左岸山体滑坡,滑坡入江堆积体纵长2400米、宽约310-950米,最大厚度100米,体积约6650万立方米,堵塞雅鲁藏布江主河道,造成雅鲁藏布江断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形成后水位不断上涨,截至18日早晨7点,蓄水量达到3.6亿立方米,估算坝前水深约59米。受灾6600余人,受影响16000余人。19日早晨7点,堰塞湖蓄水量已达5.5亿立方米,估算坝前水位约75米。

险情发生后,西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西藏军区、西部战区空军、陆军,并协调战略支援力量全力做好雅鲁藏布江堰塞湖抢险救援工作。

由于通往山体滑坡道路被淹没,道路阻断,18号早上8点,西藏军区派出2架直升机,从拉萨起飞,赶往400多公里外的山体滑坡地段。经过几个小时的飞行,直升机到达山体滑坡上空进行观测,面向下游可见堰塞体左侧有一条泥石流沟,上游有明显滑坡痕迹,堰塞体呈黑色,表层因干涸开裂,左侧泥石流沟上游为高山,有大面积滑坡痕迹,下游河道基本干涸,露出卵石河床。

灾情发生后,西藏各级政府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五级联动,成立抗灾救灾前线指挥部,地方,部队,社会力量参与救援,全力开展米林县、墨脱县等沿江上下游人员疏散撤离,截止到20号,共疏散撤离人员7100人,目前没有人员伤亡。

与此同时,接到险情报告后,应急管理部立即部署救援救灾等应急处置,召集自然资源部、水利部、气象局、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等多部门和单位,会同有关专家一起会商研判,分析险情灾情发展趋势。由应急管理部副部长率领的多部门联合工作组也在现场,全力指导协助地方开展抢险救援处置工作。此外,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已派出工作组,赶赴西藏指导开展林芝加拉村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抢险工作。

西藏林芝市米林县派镇通往加拉村唯一一条进出通道被水淹没,加拉村共计63人被困,18日16点,由西藏消防总队林芝支队消防人员和当地村民向导等组成的20多人的救援突击队,徒步赶赴被困的加拉村,展开救援。

为防止堰塞湖水面上升威胁到上游加拉村群众生命安全,救援突击队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徒步翻山进入堰塞湖上游的加拉村,对63人进行紧急疏散转移。

由于地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从派镇达林村到加拉村山高谷深,平常最快要走4个多小时,现在道路已被堰塞湖淹没,救援突击队一边行进,一边开路,大部分地段通讯只能依靠卫星电话。

险情发生以来,位于堰塞湖下游的西藏墨脱县境内雅鲁藏布江水位相比之前下降了4米左右,为了避免堰塞湖险情引发下游安全问题,西藏军区边防某团官兵们协同地方一起紧急转移当地群众。

18号上午9时,救援人员帮助居住在海拔800多米的背崩村村民,转移至海拔1700多米的格林村。12时,村民全部转移至格林村,部队官兵第一时间为他们准备了矿泉水、炒饭、榨菜等食物。

19号夜间,林芝市举行了灾情应急抢险工作发布会。据介绍,19号中午一点半,堰塞湖上游水位超过堰塞体,开始自然过流,目前上游水位正在缓慢下降。

堰塞湖下游的墨脱县已完成7个乡镇、19个行政村684户2933人和627名沿江施工作业人员的转移安置工作。

而就在此次雅鲁藏布江形成堰塞湖的一周之前,10月11号,金沙江流经的川藏交界处,西藏昌都江达县波罗乡境内也曾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主河道被堵,形成堰塞湖。

据专家组实地踏勘,山体滑坡入江体积约2400万立方米,堰塞湖蓄水量约2.9亿立方米。截至当天19点,堰塞湖下游白玉、巴塘、得荣3县共转移10367名人员。

由于堰塞湖区上游水位上升速度较快,导致水量持续增加。12日长江防总对下游5座水库进行应急调度,累计腾出超过5亿立方米库容,17点15分左右,堰塞湖水开始自然下泄。18点40分左右,泄流槽上下游已全线贯通。

13日上午8点,蓄水量已减少1.1亿立方米,上午9点30分,水位下降20.3米。截至当天20点,西藏、四川紧急转移安置2.1万余人。

与此同时,堰塞湖坝下河道水位开始上涨,13日至14日金沙江堰塞体下游至石鼓河段将相继出现洪峰。

13日22点,堰塞湖自然泄流最大洪峰进入云南迪庆州境内,当地紧急转移群众6600多人。

15日8点,堰塞湖下泄首波洪峰已经通过虎跳峡,进入梨园水电站库区。目前,川藏交界金沙江山体滑坡导致的堰塞湖总体趋于正常,对四川甘孜州和西藏昌都市的威胁基本解除。

如此大规模的滑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此之前,是否发生了大规模的降水呢?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介绍,在出现滑坡的11号之前,10月1号到9号这个时间段前期,一直都是多雨雪的天气,从石渠到德格到白玉总体降水量大概在20到48毫米左右,相对的量级跟往年比较接近,强度并不算特别强,但维持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这些天都处于阴雪的天气。

那么,为什么会在短短一周内西藏地区500公里范围内相继发生大规模的滑坡呢?

专家认为,这里高差达到五六千米以上,雅鲁藏布江在地质上叫缝合线,地质构造强烈,岩体破碎。这是地震高发区,地震也导致了山体震裂,2017年11月18号米林6.9级地震发生以后,发生了一些滑坡,山体稳定性很差,叫震裂山体。地震加上气候变化,气候变暖雪线后退,这是基础条件,导致了发生滑动。实际上从整个情况来看,它是处于不稳定或者是临界状态。这个地方多次发生滑坡堰塞湖。通过排查以及后期监测显示,它是逐渐在变形的,地震导致了山体的震裂,同时加剧了它的变形,每年的变形量可以到9厘米,累积以后形成综合因素。

而对于此次发生堰塞湖险情的雅鲁藏布江,在同样的区域曾发生过更为严重的堰塞湖险情。2000年4月9日晚,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境内的易贡藏布扎木龙沟发生体积达3亿立方米的巨型山体滑坡,截断了易贡藏布,储集了30亿立方米堰塞湖湖水,一个半月溃决以后形成了12.4万立方米/秒的流量下泄,导致了下游遭受了比较严重的山洪地质灾害。

进入10月以来,在一周之内两次发生滑坡堰塞湖的灾害,彼此有无关联?

专家认为没有必然的关联,这两个灾害时间上巧合,但是成灾特点有差异。首先结构上有明显的不同,金沙江的滑坡堰塞湖只经过了800米,基本上是整体下来的,2400万方堵江;而雅鲁藏布江滑坡堰塞湖经过了8公里的运动,所以它很破碎,并且含泥量多,这种情况下溃决就不一样了。另外从库容来说也不一样,这边的库容大概是2.9亿方,雅鲁藏布江是5.5亿方。

一周之内发生两次重大堰塞湖险情,而且是不同地区、不同河流,这对于西藏的应急救援力量是一场大考。堰塞湖的形成受到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往往来得紧急,而发生险情的地点又往往是山高谷深,道路险阻,无论是水位监测、转移人员都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而救援人员自身也往往面临着险情威胁。对于这一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域,我们还是要用多种手段加强监测,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