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5 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 相约相守护乡愁

《焦点访谈》 20190215 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 相约相守护乡愁

在中国广袤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些村落正在无声无息地消亡,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这些承载着乡愁的村落若干年后或许将再也难觅踪影。贵州拥有400多个传统村落,数量居全国第二,其中多数是民族村寨。为了保护这些传统村落,有关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让村民成为保护家园的主体。

喝上一杯甜茶,戴上一段千年树的树枝,这是侗族人举行隆重仪式的传统开篇。宰门村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境内。今天全村老少盛装出席,是因为要参加一个重要的仪式——村规民约立碑仪式。

每个侗寨都有一个鼓楼,它是全寨的中心。平时大家在鼓楼里打发休闲时光,而每逢大事大家更要聚在这里商议,叫做鼓楼议事。虽然宰门村的新鼓楼还没有建好,但村规民约的石碑早早便确定下来,就放在鼓楼脚下。

在从江县生活着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简单讲就是经村民集体商议确定下来的约束村民行为的规矩。多少年来,这些规矩在村里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在从江县,有了村规民约就要立碑,以示权威。立碑仪式、规定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各有侧重点。碑文上的内容有禁止破坏家庭及邻里关系、禁止毁坏公益林、禁止偷盗破坏他人财物等。

立了规矩,就要守规矩。谁违反了,就要被惩罚。怎么罚也有明文规定,通常惩罚分为三个等级:120、66、33。120最严厉,也就是拿出120斤猪肉、120斤大米和120斤米酒分给全村人,其他以此类推。岜扒村村民潘文贵在2014年就受到过一次最重的处罚。他受罚的原因是什么呢?这要从岜扒村的状况说起。2013年,岜扒村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而古村保护就作为重要内容写进了村规民约。村里建筑大多是传统的侗族木屋,颇具历史文化价值。由于村民们做饭、取暖、烘烤农作物都要在屋里烧火,极易引发火灾,因此防火成为古村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岜扒村村规民约规定,凡失火的人将被处以最高等级的惩罚。村民潘文贵家的房子在2014年不慎失火被烧毁。罚了他120斤肉、120斤米、120斤酒。还不准他原地盖房,要120年以后才能建。

这场大火同时还把五六户邻居家的房子给烧毁了,所以潘文贵受到了很重的惩罚。或许在外人看来,这样的规定苛刻到有些不近情理,但防火关系到全村人安危,所以许多侗寨都有类似规定,这也是侗族最古老的村规民约之一。在严厉惩罚的同时,村规民约也制定了严格的消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岜扒村村支书吴成进说:“我们这里都是木房子,所以要安消防箱,因为木房子一旦失火,那火势是没法控制的。每隔三十个房子必须有一个消防箱,30户到50户,要开辟一条防火线。”

这并不是岜扒村独有的做法,增冲村也是如此。它是第一批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寨之一。村里拥有中国最古老的侗族鼓楼,修建于1672年,层层叠叠有13层,是国家一级文物。记者在鼓楼里发现一些古老的石碑,保留着清朝村规民约的片段。

有一块碑是道光十几年立的,写着全寨要团结一心,抵抗外来侵略。

抵抗外敌要团结一心,防火也要团结一心。由于鼓楼是全木结构,为了防火,村里还专门修建了水池,平时用于生活,着火时可以用来灭火。

走在村里狭窄的街巷,木屋一栋挨着一栋,屋檐连着屋檐。但这里却极少发生火灾,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增冲村村支书石波说:“万一有哪一户发现了火灾,年轻人不管这房子有多高,第一步要先爬到火源那个房子里面把瓦片掀了,保证火往天上冲去,剩下的人集中用水围起那个房子,水泵最高可以到30米以上。”

村民们懂得保护传统村落,不仅要保护建筑,还要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岜沙村就有不少独特的做法。岜沙村距离岜扒村不远,这里生活着2500多苗族人,男人们人手一支猎枪。岜沙村也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

用镰刀剃头,在游客眼中这是非常奇特的生活方式,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背后的真正含义。用镰刀将头周围毛发剃光,仅留下头顶少许长发,其实这是在模仿古人修剪树枝的行为。在岜沙人人都视树木为神灵,每个人都有一棵属于自己的生命树。

因为珍视树木,所以在村规民约中关于保护林木的规定就多达七条,惩罚也颇为严厉,毁坏公益林就会按照“三个120”来处罚。

保住了树,也就保住了水、土、空气以及生物,也就保住了赖以为生的基础。岜沙人认为,自己只是匆匆过客,而大自然才是真正的主人。

无论是积极防火的岜扒、增冲,还是强调保护树木的岜沙,在从江县几乎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村规民约,它们保护着传统村落的乡愁,也守护着传统文化的精华。

保护传统村落不仅仅是保护古老的民居、原始的风貌,绵延千百年的习俗、文化的精华同样需要延续和传承,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村落特有的属性,村规民约承载着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有根基,接地气,其中不少内容可以有效辅助法律法规,弥补政府管理力量的不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承发扬,不仅有利于保护传统村落,对构建新农村秩序,塑造乡风文明,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