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5日新闻联播文字版

20200825今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 着眼长远 把握大势 开门问策 集思广益——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引起热烈反响
  • 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开幕
  • 【央视快评】着眼长远把握大势 做好“十四五”规划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努力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 中办 国办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福建宁德:“弱鸟先飞”奔小康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青海:绿水青山筑起脱贫致富路
  • 数据显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 1—7月物流运行数据呈现向好态势
  • 我国已普遍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 连续9天无本土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 国内联播快讯
  • 世卫: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2331万例
  • 非洲裔男子遭警察连开数枪引发多地抗议
  • 联合国:伊叙有上万名极端组织残余分子
  • 国际联播快讯
  • 哥伦比亚总统宣布9月进入隔离新阶段

以下为详细的文字版全文:

着眼长远 把握大势 开门问策 集思广益——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引起热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引起参会专家学者的热烈反响。大家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这引发了参会专家学者的高度共鸣。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习近平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

习近平指出,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习近平指出,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

专家学者们表示,将坚持从国情出发,充分反映实际情况,透过现象看本质,树立国际视野,使理论和政策创新充分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理论支撑。

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开幕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25日上午在京开幕,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协商议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开幕会。

国务委员王勇应邀出席会议并作报告,现场听取政协常委们的意见建议。王勇指出,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描绘好未来五年国家发展蓝图,直接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十三五”规划实施进展顺利,为“十四五”打下了坚实基础。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注重统筹协调,着力攻坚克难,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努力编制一部符合人民意愿、富有时代特征、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规划。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主持开幕会。他强调,在重大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把民主协商贯穿于决策制定和决策实施全过程,努力形成有利于增强决策科学性的广泛共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鲜明特点和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要求。常委会组成人员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扣会议主题,积极协商建言,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凝聚共识、贡献智慧、汇聚力量。

李稻葵、陈再方、张勇、黎昌晋、钱克明、蔡威、裘援平、杨伟民等8位常委作大会发言,提出意见建议。

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将围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完善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专题进行讨论。

开幕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斌等就有关议题作了说明。

【央视快评】着眼长远把握大势 做好“十四五”规划

本台今天(8月25日)播发央视快评《着眼长远把握大势 做好“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努力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今天(8月2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题目是《努力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中办 国办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

《意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完善法规制度,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政策落实,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总体目标是,用两年左右时间,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救助法制健全完备,体制机制高效顺畅,服务管理便民惠民,兜底保障功能有效发挥,城乡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救助。到2035年,实现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密实牢靠,总体适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意见》从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夯实基本生活救助、健全专项社会救助、完善急难社会救助、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福建宁德:“弱鸟先飞”奔小康

福建宁德曾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宁德人以“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努力摆脱贫困。截至目前,累计脱贫77万多人,彻底改变了闽东“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

地处崇山峻岭深处的宁德市赤溪村,30多年前是闻名全国的特困村。赤溪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永远也忘不了,那时候村里没有一条平坦的道路,所有物资都要靠一根扁担挑到村头九鲤溪边,从水路运走。

当时,畲族群众李乃松的老家下山溪村是赤溪12个自然村中生存环境最恶劣的,那里没有一块像样的平地,村民世世代代挤在茅草棚或破败的木瓦房里,吃的是番薯和野菜。

那时候的赤溪村正是整个宁德地区的缩影,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宁德要以“摆脱贫困”为工作主线,“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而摆脱贫困必须发扬“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1993年,赤溪村有了第一条能通车的泥结石路,结束了无电、无路的历史。

1995年,下山溪村也率先实施了整村易地扶贫搬迁,19岁的李乃松和家人搬出深山,日子开始有了奔头。党的十八大以来,赤溪村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李乃松和妻子也跟随村里的扶贫产业种起了“畲村白茶”,销路越来越好。如今,他们的女儿考上了大学,一家四口住上了煤气水电全通的四层砖瓦房。

经过不断努力,30多年来,赤溪村人均年收入增长了100多倍。而曾经工业基础薄弱的宁德也凭着“弱鸟先飞”的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着“滴水穿石”的改变。

在国内最大不锈钢生产企业青拓集团工作的曾志伟清楚地记得,当年这家企业落户宁德的时候,他生活的小山村一下子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很多村民进厂成了工人,他的父亲也搞起了园林绿化,年收入都翻倍增长。如今,曾经因为贫困读不上高中的曾爸爸自学了农村电大,想为更美好的生活继续奋斗。

曾经的“弱鸟先飞”如今已是大鹏展翅,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宁德的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了3.9%的增长,增幅位列全省第一名。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青海:绿水青山筑起脱贫致富路

青海依托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走绿色发展之路,在旅游、民族手工艺、特色农业等产业上做文章,助力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

眼下,正是青藏高原一年中气候最好的时节。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德吉村,大批游客来这里感受高原风情。 德吉村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村,251户村民来自尖扎县7个乡镇的30个村,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村民大多居住在深山里,放牧种地,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收入很不稳定。从2016年开始,青海省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将3万多户牧民从深山、高寒等地区搬出来,建设新村。正是受益于此,德吉村有了四通八达的公路、齐全的水电设施,藏族农牧民过上新生活。

靠山邻水,海拔1900多米,气候宜人。德吉村看准了绿水青山的自然优势,村里逐步打造旅游村庄。花海、沙滩,处处是景,农家乐“关门是家、开门是店”,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加泰一家的年收入从过去不到1万元增加到现在6万多元。去年,德吉村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800万元。如今在青海,像德吉村这样的旅游村庄有150多个,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2015年以来,青海在涉及“三区三州”的地区实施旅游扶贫项目128个,总投资3.58亿元,带动4万余人增收。同时,还围绕各地特色打造脱贫产业:玉树州开设传统民族手工编织扶贫车间,藏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海南州开办藏绣制品公司,绣娘们每月能挣1000多元;果洛州发展光伏产业,74个贫困村吃上“阳光饭”。近年来,青海每年省级扶贫资金增长超过20%。

数据显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国务院新闻办今天(8月25日)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数据显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金融政策重要特征就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阶段性的重点任务把握好节奏。

此外,贷款结构更加优化,7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4%,创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5%,连续5个月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不仅如此,企业融资成本也明显降低。

今年以来,金融部门对企业支持力度明显加大,预计全年可为市场主体减负约1.5万亿元。

1—7月物流运行数据呈现向好态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8月25日)公布,1—7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0.5%。年初以来,社会物流总额连续负增长,7月份数据由负转正,反映全国物流需求总体已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与此同时,物流需求结构继续优化,消费领域新动能持续发力。1—7月份,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增长14.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4.6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保持10%以上的增长。总体来看,1—7月份,物流总需求延续复苏态势,工业物流基本平稳,进口物流需求保持较快增长,物流运行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

我国已普遍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今天(8月25日)是第四次全国残疾预防日,今年的主题是“残疾预防,从儿童早期干预做起”,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残疾预防的关键之举。今天,在黑龙江、山西、陕西等地,围绕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康复知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等内容,各级残联开展了线上和线下残疾预防宣传教育活动。

今年是《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收官之年。目前,我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已在全国范围普遍建立,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初步形成。2018年以来,已累计救助39.2万名残疾儿童。

连续9天无本土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8月25日)通报,8月2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截至8月24日24时,现有确诊病例386例。8月24日0—24时,新增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6例;当日无转为确诊病例。


国内联播快讯


轻工行业生产6月延续企稳回升态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6月轻工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1%,降幅比1—5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轻工主要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较1—5月份均有所回升。6月当月,轻工行业生产延续企稳回升态势。

北京核心功能区将提前一年5G全覆盖

2020年底,北京市将提前一年完成首都功能核心区、北京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功能区5G网络全覆盖任务,实现五环内室外连续覆盖,五环外重点区域、典型应用场景精准覆盖。

大兴机场进行航班转场 涉及91个航班

今天(8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进行今年的第二次航班转场,东航、南航共计91班航班由首都机场转场至大兴机场运行。转场完成后,多家航空公司在大兴机场和首都机场将“两场”运营。

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今天启动

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今天(8月25日)在江西启动,今年的主题是“兴粮兴储保民生”。据了解,国家农户科学储粮专项行动到目前已经建成3000多个产后服务中心,共为26个省市区农户建设高标准储粮装具892万套,有效地减少了粮食产后损失。

驻香港部队完成第二十三次轮换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今天(8月25日)完成第二十三次轮换,陆海空三军采取多路机动、立体投送的方式进驻驻香港部队营区。

国家防总启动防汛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今年第8号台风“巴威”预计将于27日上午在朝鲜西部到辽宁东部一带沿海登陆,国家防总决定于今天(8月25日)12时启动防汛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向辽宁、山东、吉林派出工作组,协助地方开展防汛防台风工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今晚播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七夕特别节目《天下有情人·此夕最相思》今晚(8月25日)将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特别节目分别在陕西和江西两地录制,围绕珍惜当下、守望幸福、家国情怀等主题进行编排设计,打造了一场集歌舞表演、跨屏互动于一体的七夕晚会。

世卫: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2331万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达到23311719例,累计死亡病例806410例。

美确诊病例超574万 高校疫情加剧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今天(8月25日)16点,美国累计确诊病例数增至5740909例,死亡病例数增至177279例。其中,加利福尼亚州累计确诊病例超过668000例,为全美最高。

美国多所高校聚集性感染事件频发。据美国媒体报道,位于印第安纳州的圣母大学22日和23日两天新增确诊病例50例,确诊总人数达到448例。校方表示,大部分感染者是住在校外的高年级学生,其中很多学生参加聚会时未保持社交距离,也未戴口罩,最终导致感染。南加州大学24日表示,由于住在校外宿舍的学生中暴发新冠肺炎疫情,该校有100多名学生被隔离14天。由于校园疫情不断,美国不少大学已被迫恢复线上授课。

非洲裔男子遭警察连开数枪引发多地抗议

23日,美国威斯康星州一名非洲裔男子遭警察连开7枪,引发美国多地抗议浪潮。抗议者谴责美国警察暴力执法,反对种族歧视。

23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基诺沙市,一名叫雅各布·布雷克的非洲裔男子在要进入自己的车时遭警察连开7枪。据美国媒体报道,事发时布雷克没有携带任何武器,他的三个孩子就在车上。

据布雷克的家庭律师介绍,布雷克目前仍在重症监护室。警方并未就开枪理由作出任何解释。检方称,相关调查处于最初始阶段。两名涉事的警察已经停职。

美多地民众抗议 反对种族歧视

事件引发当地民众的强烈抗议,抗议者与警方暴发冲突,警方向抗议者投掷了催泪瓦斯。随着抗议升级,基诺沙市23日和24日实施了宵禁,威斯康星州州长24日向当地部署国民警卫队。

纽约、波特兰、洛杉矶、明尼阿波利斯等地24日也暴发抗议,声援遭枪击的布雷克,并反对种族歧视、反对警察暴力执法。

联合国:伊叙有上万名极端组织残余分子

联合国负责反恐事务的副秘书长弗拉基米尔·沃龙科夫24日表示,尽管极端组织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溃败已有两年的时间,但其残余势力依然不可小觑,活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极端组织成员仍有上万人,今年以来该组织发动的袭击次数显著增加。

沃龙科夫说,极端组织利用疫情对各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不仅在伊拉克和叙利亚这样的战区大肆活动,在一些非战区也蠢蠢欲动。


国际联播快讯


中国外交官当选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0次缔约国会议24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选举7名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以接替任期即将于今年9月30日结束的7名法官。中国政府提名的候选人、中国驻匈牙利大使段洁龙24日高票当选。

国际海洋法法庭成立于1996年,是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立的解决有关《公约》解释和适用争端的重要司法机构,由21名独立法官组成。

俄开始S-500防空导弹系统国家测试

俄罗斯副总理鲍里索夫24日宣布,俄罗斯已经开始S-500防空导弹系统的国家测试,并准备批量生产。

S-500防空导弹系统是俄罗斯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防空导弹系统,作战半径达600公里。据俄罗斯媒体报道,S-500防空导弹系统各方面性能均超出现役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可用来打击弹道导弹、巡航导弹、高超音速飞行的新式武器等目标。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访问伊朗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24日抵达伊朗进行访问,旨在同伊朗政府建立直接对话渠道,特别是解决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人员进入伊朗两处设施的议题。 

24日,伊朗外交部新任发言人哈蒂布扎德表示,近日美国试图对伊朗启动所谓“快速恢复制裁”机制毫无法律依据,是非法的。伊朗方面表示,格罗西访问伊朗与美方试图启动所谓“快速恢复制裁”机制无关,伊朗愿同国际原子能机构展开对话。

希腊在东地中海军演 土海军同日训练

土耳其国防部24日宣布,土耳其和盟国的海军舰艇定于25日在东地中海进行海上训练。当天早些时候,希腊宣布希腊海军和空军将于25日至27日在克里特岛东南部进行实弹军事演习,相关地区正是土耳其科考船进行勘探的区域。

6日,希腊与埃及签署了两国在东地中海的海上边界协议,土耳其认为协议规定的海上专属经济区涉及东地中海争议海域。

美国加州山火持续 25万人被要求疏散

24日,美国加州山火仍在继续肆虐。截至目前,山火已造成至少7人死亡,超过1200栋房屋损毁,过火面积近4900平方公里,约25万人被要求疏散,部分地区发布“红色警报”。加州政府24日表示,由于近期持续的雷暴天气,加州各地不断有新的山火产生,预计大火还将继续蔓延。

哥伦比亚总统宣布9月进入隔离新阶段

哥伦比亚总统杜克表示,该国现行的全国强制预防性隔离政策将于9月1日结束,转向为期1个月的选择性隔离措施,并在严格执行防疫要求的前提下逐步开放餐饮、航空等领域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