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2 紧急行动 倾力相助

《焦点访谈》 20200402 紧急行动 倾力相助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国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医护力量迅速集结,医疗设备紧急调拨,生活物资及时保障,生产企业加班加点……抗击疫情全面动员、全民行动,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磅礴伟力。从今天开始,《焦点访谈》推出系列节目《众志成城》。打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战。在这场战役中,全国各地政府部门、各相关企业全力以赴保障医用物资的生产、供应和调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不久前,武汉一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成功脱离ECMO进入康复期,这依靠的是医护人员日夜护理和救治,在这其中ECMO设备也起了不小的作用。一般说来,感染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可以通过呼吸机来辅助呼吸通畅,可是在新冠病毒的攻击下,除了氧气不足以外,二氧化碳堆积在病人的肺里排不出去,很快会危及生命。这时只有依靠ECMO,也就是俗称人工肺的这种设备来帮助患者维持生命。

对危重症患者来说,ECMO是最后一线希望,要迅速降低病亡率就需要大量的ECMO。

一声令下,毫不迟疑。9家卫健委直属的中央本级医院连夜动员,拆卸、打包ECMO,距离接受任务不到30小时,这10台设备就用到了武汉的危重病人身上。

一台ECMO单价一百多万元,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批次援助了5台。如果说ECMO宝贵,它的耗材更是宝贵。ECMO可以重复使用,而一套耗材只能供一位患者使用,每套价格在五万元以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估计医院原有患者的使用情况后,从仓库储备的35套耗材中抽调了30套发往武汉。

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把还没有拆封的一台设备直接运了过来。这些医院都只有一个目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抢救生命,不计代价。

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吕国悦说:“医院没有考虑到任何成本代价,就是觉得作为一个大型的公立医院,能够在后方为武汉抗疫工作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我们现在所带来的设备如何拿回去,怎么使用,或者我们拿不拿回去,现在都没有考虑。”

经过多方努力,全国各地大量的ECMO调集到武汉,调集到湖北。据统计,疫情期间在具备ECMO救治条件的危重症患者中,ECMO的抢救成功率达到80%。

负压救护车是这次疫情防控所急需的另一项重要医疗物资,它与普通救护车的最大区别就是能实现“负压隔离”,也就是利用技术手段,使车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实现病人的安全隔离与转运,被称为移动的大号N95口罩。

和ECMO可以全国调用不同,负压救护车是依照订单按需生产的,市场上根本没有现货。1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接到了任务,要在10天内组织生产200台负压救护车送到武汉,2019年我国全年负压救护车的产量只有50台,10天内要生产出全年全国产量4倍的负压救护车,而且还是在春节期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兜底采购的形式向上海、安徽、河南等地多家重点汽车生产企业发出了首批200辆负压救护车的生产任务函。任务的第一个时间节点是2月5日,这一天雷神山医院按计划将交付使用,大批量运转病人的需求是刚性的。时逢春节假期,员工返乡,企业停产,除了这些难题以外,关键是负压救护车最重要的部分负压隔离舱也没有现成的,这更是难上加难。

上汽大通接到的任务是10天生产60台车,库存的底盘不够,他们将工厂内已完工其他成品车拆卸改装。接到任务的其他车企也几乎穷尽手段,为解决零部件供给不足,北京北铃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从其他经销商中高价收购库存零部件,北汽福田汽车公司向供应商提前支付货款。

2月5日,第一批200辆负压救护车终于如期交付。汽车生产企业刚喘口气,又接到了新命令,因为武汉“应收尽收”攻坚战打响,要将所有符合条件的病人收治入院。为保障这一任务,需要生产更多的负压救护车赶赴武汉,这时车企的产能已经得到提升,生产任务快速完成,可是运输又成了难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陈克龙说:“恰逢2月12日到16日左右北方下大雪,华晨金杯集团的四十多辆负压救护车虽然生产出来了,怎么运过去这是一个大难题。当时令人感动,辽宁、河北、天津、河南、湖南、湖北这五省一市的交警在风雪中接力,交警开路把40台车一路护送到了湖北,解决了要在保障‘应收尽收’攻坚战这方面做一个有力保障。”

目前,全国车企已累计交付湖北负压救护车近700辆,确保了湖北省和武汉市各个时间节点安全运转病人的需求。

上下协同,集中力量,才能打赢这场战争。疫情初期,口罩奇缺,全国日产量不到1000万只,全国14亿人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人需要戴口罩,都不能满足需求。除此以外,防护服也是同样紧缺。生产企业如何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生产,并扩大产能呢?1月21日,山东日照三奇医疗有限公司就接到了这样的任务。

三奇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常申说:“一个就是资金困难,当时马上面临春节,原有的资金都给员工发放福利奖金,想购进原材料需要大量的资金,原有的员工大概不足300人,如果迅速由日产70、80万提升到150到200万,我们会需要大量的员工。”

为了解决企业面临的难题,当地成立了由工信局、市场监管局、药监局组成的工作专班进驻企业现场办公,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工信厅也派出专人入驻企业解决生产难题。缺钱,政府帮助协调申请5500万贷款。缺人,工作专班到各乡各村入户动员。工厂员工从300多人迅速增加到1200人。

工人也是战士,1200多名员工分成两个班,机器24小时运转,每天可以生产近300万只口罩,产能提升了,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产能提高,原材料消耗大,从2月9日开始,企业陆续出现了耳绳、鼻梁夹告急的情况,眼看着原材料供应不上,生产线就要停工。山东省工信厅紧急安排工作组,在2月10日凌晨4点出发前往江苏南通联系购买耳绳。

原材料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可是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生产完没有经过灭菌就只是一个半成品,是无法提供给医务人员使用的。因为三奇公司缺少灭菌设备,当地一家医疗器械企业也站了出来,免费提供服务。

团结就是力量,三奇公司从1月21日至今累计生产出1亿余只口罩,100多万套防护服,是湖北生产企业以外全国供应医用口罩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前,社会各界、各行企业、个人面对疫情防控任务不计得失、不分昼夜地投入生产,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条件,将必需的医药、防护物资送到防疫一线。全国防护服日产量从疫情初期不足2万件提升到50万件,口罩日产量从不到1000万只上升到1.16亿只,其中N95口罩166万只,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构筑起坚实基础。

一个口罩从工厂到医护人员的手中,需要经历资金投入、原材料采购、工人上岗、生产、调拨、运输等很多具体的环节。一旦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从万无一失变成一失万无,其他医疗物资的供应保障也同样如此。抗击疫情是一场人民战争,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全都动员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努力。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更是众志成城的力量。